——德国、日本战后60年的不同轨迹
2005年1月27日是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牢记历史,珍惜和平,警惕悲剧重演的呼声响彻全球。
尽管纳粹德国在二战中制造了奥斯威辛惨剧,但今天的德国,纪念活动却搞得相当到位。德国总统率领代表团到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献花,议会举行悼念仪式,各界分别集会座谈,报刊发表纪念文章,电视台放映各种纪录片资料片,并重播美国影片《大屠杀》。
而日本在这个纪念日前后,除了说些不三不四、莫名其妙的话语(如有个大官说“二战时日本曾援救了多少犹太人”云云) ,反应相当冷淡。冷淡的程度,可以用“四不"概括:领导人不表态,官方不评论,全国不举行纪念活动,不理睬联大召开的特别会议。
同样是二战策源地的德国和日本,对待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个纪念日,为啥态度大不相同?根本原因在哪里?依我看,德国的举国纪念,日本的冷淡回避,实际上是两个国家长期以来清算战争历史责任彻底与否的集中反映,揭示出两个国家对待受害国、受害人截然相反的心态。
世事最怕对比。比过了德国和日本纪念奥斯威辛的不同态度,不妨再比一比两国战后60年走过的不同轨迹。
德国政要敢于直面历史,勇于反省自责。联邦德国战后第一位总统特奥多尔·豪斯1949年在谈到纳粹罪行时就说过:“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此后,德国有不断认罪的总统,有下跪谢罪的总理,有要求“波兰宽恕德国人”的总统,也有倡议将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日定为德国法定的“纳粹受害者纪念日”的总统。他们一以贯之地反省自责,从来不认为“认罪已经足够”,这样的态度使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而日本直到今天,对侵略中国、侵略亚洲其他国家的那段历史,从未认过错,从未认过罪,只是轻描淡写表示深刻反省,甚至对一些重大问题,至今还在赖账翻案,或美化侵略历史,或参拜战犯灵牌,或倒打一耙说别人“揪住日本不放”。如此这般,理所当然会引起中国人民亚洲人民的不满,遭受世界舆论的谴责。
德国立法反纳粹,清除纳粹残余势力,做得比较彻底。德国战后仍有少数极右分子拒不承认纳粹统治的罪行,特别是德国刚刚统一的那段时间,一些新纳粹团伙活动十分猖獗。为此,德国议会 1994年通过《反纳粹与反刑事犯罪法》,严格禁止宣传纳粹思想,使用纳粹标志,就是否认德国二战时大锅杀暴行的人,也要给以严惩。总之,决不让纳粹阴魂不散,卷土重来。
而日本的极右分子,迄今依旧相当猖狂:或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谬论,替日本军国主义招魂;或歪曲历史事实,为侵略战争翻案;或炮制“中国威胁论”,煽动日本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或对积极从事日中友好的日本进步人士威胁迫害。日本右派势力所以如此嚣张,就是因为得到日本政府或明或暗的怂恿和支持。
德国政府重视教育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使德国人民加深对纳粹历史的认识。德国的教育法视定,历史教科书要有一定篇幅讲纳粹历史,教师要用一定课时讲解集中营大屠杀。德国的中小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集中营原址,或利用假期担任义务讲解员。在德国,纳粹的暴行已家喻户晓,铁案难翻,了解历史的德国民众已向奥斯威辛博物馆捐赠近200万马克,成为欧洲捐款最多的国家。
而日本政府却在实行愚民政策,千方百计隐瞒二战期间侵略别国的罪行。在日本,知道这段历史的人数本来已经越来越少,但日本政府还要修订教科书,歪曲战争性质,否认大屠杀罪行,根本不讲“慰安妇”……目的就是企图把这段丑恶历史全部抹掉。新的教科书去年已在一所小学试讲,今年将在日本全国发行,看来,日本政府的愚民政策还将继续玩下去。
德国和日本,二战是盟国,都欠周边国家一笔债,但战后60年的对比,却比出了高下。真希望日本能从德国那里学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