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期●抗战历史知识窗●

抗日战争十四年大事记3

作者:晓寒

  
  

1936年

1月

  11日  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贵族院发表演说,重申对华外交三原则:“(一)中国放弃以夷制夷政策,诚意与日本合作;(二)南京承认‘满洲国’之存在,并实现中、日、满经济集团;(三)树立反对中国共产党之共同阵线,以防止赤化之传布。”22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言人声明,不同意“对华三原则”。
  28日  在黑龙江省汤原县召开各抗日部队领导人联席会议,通过了《抗日联军政治纲领》,决定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推举杨靖宇为总司令,将原来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统一编为抗日联军。以后抗日联军陆续编为11个军,总兵力3万余人,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

2月

  1日  中共北平党组织为了巩固和发展“一二九”爱国抗日民主运动,决定建立一个抗日的、先进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青年组织,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为民先队)。
  20日  由毛泽东、彭德怀率红军抗日先锋军1.3万人渡过黄河,一举击溃阎锡山的堵截部队,取得关上村、蓬门、兑九峪等战斗的胜利。3月,又控制了永和、孝义、汾阳等县,并进出同蒲路。由于蒋介石、阎锡山以重兵拦截,3月10日,红军发表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呼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从3月上旬至4月中旬,先后派遣10个师进入山西,协同阎锡山部围堵红军,为团结抗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决定回师陕北,从5月2日至4日全部撤回黄河西岸,东征战役结束。次役共歼蒋阎军7个团,缴获枪支4000余支,筹款40万元,扩充新兵8000人。同时在山西的20多个县开展工作,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
  21日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发出《关于召集全国抗日救国代表大会通电》。提出“立即召集全国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正式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开始实行抗日战争的具体步骤”等主张。
  25日  中共代表李克农到洛川会见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就红军与王部抗日合作问题达成口头协议:政治上,同意《八一宣言》提出的抗日要求;军事上,双方互不侵犯;经济上,王答应开放几个口子给红军运输物资。
  26日  日本发生“二二六”事变。东京“少壮军人”为要求政府扩大侵略战争,发动了军事暴乱,杀死藏相、内务大臣,陆军教育总监等人。尔后由同军阀关系密切的广田弘毅出组新阁。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法西斯军人控制了军队。

3月

  4日  洛甫(张闻天)、毛泽东、彭德怀电告博古,同意“与南京当局开始具体实际问题谈判”。

4月

  9日  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李克农到延安与张学良秘密会谈。商定红军与东北军互不侵犯、互相帮助、互派常驻代表及帮助东北军进行抗日教育等具体协定。
  25日  中共中央发表《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略谓:在全国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不管我们相互间有着怎样不相同的主张与信仰,不管我们相互间过去有着怎样的冲突与斗争,然而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抗日救国是我们共同的要求。为抗日救国而大家联合起来,为抗日救国而共赴国难,是所有我们中国人的神圣义务”!

5月

  5日  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向国民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即《五五通电》。开始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
  31日  沈钩儒、邹韬奋等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发起召集各地救国会的代表在上海集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宣告成立,通过《抗日救国初步纲领》,向全国各党派建议:立即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各党派立即派代表谈判,以制定共同救国纲领,建立统一战线和抗日政权等。

8月

  7日  绥远抗战开始。在日军支持下,伪蒙边防军大举侵犯绥远东北地区。绥远驻军傅作义部奋起抵抗,收复百灵庙、大庙等地,击退敌人的进攻。
  25日  中共中央发出《致中国国民党书》,呼吁“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保卫及恢复中国的领土主权”。

9月

  1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逼蒋抗日的指示》。
  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
  21日  周恩来发出致蒋介石信。毛泽东发出致蔡元培、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蒋光鼐、蔡廷锴、于学忠信,力促国共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月

  5日  毛泽东、周恩来写信给张学良等东北军将领,阐明中共的自卫原则和抗日主张,建议共商停战抗日条件。
  8日  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介石铺会师。
  10日  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介石铺会师。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发出为庆祝三大主力会合通电。
  22日  蒋介石由南京飞临西安部署“剿共”,继续坚持内战。
  26日  毛泽东、朱德等46位红军将领致书蒋介石及国民革命军西北各将领,呼吁“国势垂危,不容再有萁豆之争”,深望其“悬崖勒马,立即停止进攻红军,并与红军携手共赴国防前线,努力杀贼,保卫国土,驱逐日寇,收复失地”。

11月

  21日  中国工农红军在环县以北胜利地进行了山城堡战役,歼灭进攻陕北的胡宗南部主力一个师,击溃一个军。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后一仗,对国内和平和抗日战争的实现,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3日  全国各界抗日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于8月1日获释。史称“七君子事件”。

12月

  1日  毛泽东、朱德等致书蒋介石,称:“吾人敢以至诚,再一次地请求先生,当机立断,允许吾人之救国要求,化敌为友,共同抗日。”
  9日  西安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万余人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要去华清池向蒋介石请愿。张学良亲赴灞桥劝阻,表示一星期内用事实来回答。张学良、杨虎城再三向蒋苦谏,蒋不仅不采纳,而且强令东北军、西北军“进剿”红军,不然就将张、杨所部调离陕西。张、杨无奈,被迫于12日晨5时,发动“兵谏”。张学良在华清池扣留蒋介石;杨虎城部包围西京招待所,囚禁与蒋同赴西安的陈诚等军政要员。同时,张、杨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13日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在有利于抗日的前提下和平解决这一事件。17 日,应张学良之请,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抵达西安,与张、杨会谈。19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建议。
  24日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5日  张学良、杨虎城释放蒋介石回南京。陪蒋回南京的张学良即被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1日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派李烈钧、朱培德、鹿钟麟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张学良被判10年徒刑。

1937年

1月

  7日  中共中央从保安(今志丹县)迁往延安。
  8日  中共中央发表《为号召和平停止内战通电》敦促蒋介石履行他在西安许下的诺言。

2月

  15日-22日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十四人在会上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

3月

  1日  毛泽东在延安会见访问边区的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就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发表谈话,再次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本月下旬至4月上旬,国共合作第二次谈判在杭州举行。周恩来由潘汉年陪同与蒋介石会谈。

5月

  2日  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14日结束。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和《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结论。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提出既要反对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号召全党要重新学习,提高马列主义水平,造就大批干部,加强党的团结。

6月

  3日  日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决定6月25日至27日举行全军大演习,以平、津、通、丰为争夺要塞。
  25日  连日来日军在卢沟桥一带不断举行夜间演习。

7月

  7日  是日晚,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以卢沟桥为假想攻击目标,在卢沟桥以北一公里的龙王庙一带,举行所谓军事演习。晚11时,日军借口失踪一名士兵,要求进入宛平城搜寻,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调动兵力包围了宛平城,并于翌日凌晨开始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一一O旅(旅长何基沣)之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奋起抵抗,从此揭开了全国抗战序幕。(未完待续)
  (资料来源:第二次中日战争纪事、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