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期●我与《大江南北》征文●

长相伴 情不移

作者:施炳龙




我从2002年到 《大江南北》 高邮市联络站协助王殿传站长工作,到2023年因年事已高主动退出,与 《大江南北》 相伴了整整21年。

初见 《大江南北》 ,我就被它深深吸引。它的每个栏目都很有特色,每篇文章都好看耐看。它始终高扬主旋律,每逢重大时间节点都刊登纪念文章,其中有许多是新四军老战士的亲身经历,真实可信,感人动人,是其他杂志无法比拟的。它贴近生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充满活力,是一份难得的好杂志。从此, 《大江南北》 成了我的知音和伴侣。

我市联络站始建于1999年,建站之后订阅数量逐年递增,在扬州市一直名列前茅。这些都得益于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委始终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分管,凡召开相关会议,分管领导和宣传部的负责同志都到会指导,市电视台和报社记者现场采访报道。这是除党报党刊之外其他刊物没有的特殊待遇。再就是老促会和几位德高望重老同志的鼎力相助。他们一直把 《大江南北》 征订作为分内事,与其他工作一起布置检查、督促考核。最初担任老促会会长的任金富同志,把 《大江南北》 作为老年人之友,抓征订亲力亲为。有一年他生病住院六个月,得知要开发行工作会议时,坚持抱病参加,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与会同志都深受鼓舞。接替任金富工作的史善成同志,同样是 《大江南北》 的热心人,遇到难事从不推诿,想方设法沟通协调,确保年年征订任务圆满完成。

我们联络站还注重抓学用。学校师生学用 《大江南北》 编讲革命故事,撰写心得体会,晨会、班会、黑板报从中取材。2013年,菱塘回族乡召开“学党史、颂党恩、喜迎十八大学用 《大江南北》 交流会”,8位同志的交流发言在 《大江南北》 刊登。2015年我们利用 《大江南北》 创刊30周年之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我与 《大江南北》 ”征文活动,征文被杂志社选用18篇之多。我们每年向大学生“村官”赠送 《大江南北》 ,多次组织他们参加学刊用刊心得交流会,共收到投稿643篇。

我在联络站工作的20多年,与 《大江南北》 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我虽离开了联络站,但应联络站的要求继续做好老订户的订阅工作。对此,我义不容辞,因为我对 《大江南北》 的感情始终坚定不移。

祝愿 《大江南北》 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