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期●我与《大江南北》征文●

我与 《大江南北》 的情缘

作者:黄承漳



我是个插队十多年的老知青,通过自学成为爱写作的高中老师。余姚出了名人王阳明,又有红色四明山,有许多题材可写。我先后加入了阳明历史研究小组和余姚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领导分配我采访的任务,我欣然接受,先后采访了近四十位离休干部和近百位群众,核实史料整理成文,不少被余姚当地报刊刊用。新研会为我订阅了 《大江南北》 等期刊,使我开眼界、增知识、长才干!

第一次拿到 《大江南北》 ,我为这精美的印刷、排版和内容所吸引。翻开任何一期 《大江南北》 ,从里到外均精心制作,连封底也充分利用,“树新风、改旧习、惩恶行”整版彩色漫画在我阅读的所有报刊杂志中独树一帜、切中时弊。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日子里,我们余姚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除举办征文赛、图片展外,还召开了座谈会。会上,我向大家介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余姚名人,其中有冒险出版毛泽东 《论持久战》 的邵洵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下的 《论持久战》 ,在上海出版后坚定了全国人民以持久抗战赢得胜利的信心。副会长张杰提议:“邵洵美的故事很生动,还影响到国外,值得投稿。”在他的启发下,我写成文章,考虑邵洵美生前主要居住地是上海,就投向上海的 《大江南北》 。感谢 《大江南北》 编辑老师在2021第5期刊登了这篇文章。我重温历史,为建党百年献礼,感到发表这一回忆录很有意义!

以后,我又投了其他文章,去年3月, 《大江南北》 又刊用了一篇题为 《冒险“偷”子弹的小英雄》 ,介绍在余姚解放前夕,11岁少年陆桐奎冒着被灭门的危险,“偷”得国民党败兵的227发机枪子弹送给浙东游击纵队的故事。

《大江南北》 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当之无愧,但也要集思广益,与时俱进。我提几点建议供编辑老师参考:

一、开辟“编读互动”栏目,及时反映作者和读者的要求,刊登为期刊提出的意见、建议和点评。二、以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读者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和兴趣,更好地调整杂志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需求。三、注重文章质量,让读者能获得有深度、有价值的信息,重大历史事件先考证后再发表。四、版面设计要美观、简洁、易读。排版合理,字体大小适宜。图片选择和运用注重质量和视觉效应。

现在, 《大江南北》 期刊是我订阅或赠送的十多份报刊中的佼佼者,与 《大江南北》 为友,彼此有缘!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不仅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岁月,而且广泛传阅,了解腥风血雨的战斗历史,不忘烈士初心,牢记爱国使命,感悟到如今的和平和幸福来之不易。懂得感恩,学习历史知识,宣传红色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避免重蹈覆辙,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