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期●散文●

父亲南宁招生往事

作者:许咏诗

1951年,我的父亲许维已参加革命队伍7年,经历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考验,又在军事干部学校预科学习结束,在空军航空兵十一师一大队任代理教导员。当年7月,父亲被抽调参加空军招生工作班子,去广西南宁招收桂林、柳州、梧州地区的学员。

先后一个月左右,政审、体检等初选工作由地方负责。父亲他们负责在通过初选的上千名报名者中,按空军院校的培养目标,挑选符合条件的人员。

招收工作结束后,三百余名学员整装待发。大家将坐火车北上,路上的干粮、饮用水等直接由车站供应。当天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南宁市有关部门在南宁闹市区最大的酒店设宴送行。广播喇叭一曲接一曲地播放着当时的热门歌曲,如 《志愿军战歌》 《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宴会进入高潮时,广播中传来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名曲 《共青团员之歌》 :“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青年团员集合起来,踏上路程,万众一心,保卫国家。我们再见吧,亲爱的妈妈,请您吻别您的儿子吧……”当唱到“再见吧,妈妈,再见吧,故乡”时,热血沸腾的年轻人随着音乐节拍大声和了起来,易感动的女孩已是泪流满面。

原定次日黎明时分启程,可半夜传来震天动地的爆炸声,把整个南宁市都惊醒了。父亲他们几个干部忙起身赶赴学生居住地,爬过关闭的铁门,了解情况,安稳情绪,稳定人心。很快有消息传来,是敌特分子在火车站引爆炸药,造成了一定损失。好在原定的运行车辆和轨道都没受到破坏。于是,东方刚一发白,大家迅速列队点名,按序登车。火车准时开动,缓缓向北驶出了南宁。

由于要在汉口换车,故大部队休整半天,在一所学校内歇息。同学们冲了个凉,喝了水,美美地睡了一觉。傍晚登车时集合在车站广场,各队相互拉歌。忽然南宁队里几位女同学齐声叫“欢迎教导员指挥唱一支歌好不好”?原来几天的相处,她们了解到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父亲也是个文艺活跃分子。大家鼓掌附和以示欢迎。父亲毫不推辞,登上台阶,指挥大家唱起了 《年轻人火热的心》 :“年轻人,火热的心,跟随着毛泽东前进,紧紧地跟着毛泽东前进,挺起胸来。年轻的兄弟姐妹们,新中国的建设,要我们安排,新中国的一切,要我们当家做主人……”

父亲当年21岁,去年离世,享年93周岁。我的母亲黄伟珍,是父亲当年招收的广西南宁粤华中学17岁初中生,1996年告别人间。在母亲去世20周年时,父亲思念亡妻,也是他最亲密的战友,就编辑了 《逝者如斯》 相册。他在前言中写道:献给我心中的红玫瑰,我的爱妻……父亲希望通过这些照片及文字,让后代不要忘记先辈们的革命历程,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父亲生前曾告诉我,我的奶奶也是共产党员。她在抗战时期就是地下党的交通员,传递情报,侦察敌情,为过路干部和部队带路。渡江战役前夕,父亲随三野大军来到江边(我的家口岸镇就在江边)。奶奶虽是一双小脚,却一气赶了十几里路来到部队驻地看望阔别四年的儿子。当听说奶奶也是共产党员时,父亲异常激动,向奶奶敬了个军礼:“妈妈同志!您的儿子要踏着您的足迹,不辜负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为人民多立新功!”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这动人故事被谱成了歌曲 《妈妈同志》 ,广为传唱:“那一年,我追着你的故事,党旗下,我们成了同志。你说你是战旗一根纱,我说我是赞歌一支曲……依偎在你温暖的怀抱,感受你心跳的动力。叫一声妈妈同志,心头涌动万般欢喜;叫一妈妈同志,心潮澎湃目光如炬……”

是啊,先辈们为了人民解放和世界和平浴血奋战,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终身铭记,红色的基因也将在我们身上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