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世事起落无常;云卷云舒,坐观风云变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二次上台,搅动着世界局势新一阵波澜,这位以“美国优先”、“使美国再次伟大”为己任的总统常会做出一些使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特朗普的再次执政,不仅会引起中美关系的变化,也会牵涉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变化。下文试作一些分析。
特朗普二次登台对美中关系重新定位
不按常理出牌是特朗普“成名绝技”,他的名言就是“不让对手知道下一步会怎么做”。特朗普第一任期时,是中美关系的历史转折点,其强硬的对华姿态与关税政策令中国不得不奋起反击,被迫参与这场没有赢家的贸易战。在这次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也屡次重拾对华强硬态度,甚至威胁要对所有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60%关税并切断两国一切金融联系。可顺利当选后,特朗普话锋一转,公开宣称:“美中两国联手可以解决世界上的一切问题,这很重要。”
还在特朗普宣誓登台任美国总统之前,1月1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特朗普通话。此次通话显示,中美高层都高度重视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希望通过元首沟通为中美关系指明方向,开启新的篇章。
首先,战略沟通渠道保持畅通。通话中,双方同意建立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战略沟通渠道,从而保持对话与交流。中方宣布应美方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韩正赴美国出席特朗普总统就职典礼。美方的邀请和中方派员的级别之高都充分表明双方对高层互动的高度重视。特朗普特别表示很珍视同习主席的“伟大关系”,期待尽快同习主席见面。
其次,合作共赢助推中美关系稳步发展。习近平主席说,中美两国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可以成为伙伴和朋友。“双方要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加强合作,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让中美两艘巨轮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航线不断前行。”两国领导人在中美合作的问题上拥有基本的共识。
最后,尊重彼此利益与关切,妥善处理分歧。习近平主席表示,作为两个国情不同的大国,中美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关于台湾问题和经贸问题,习近平主席坚决表明中方立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美方务必慎重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对抗冲突不应是我们的选择。
总而言之,此次两国元首的通话是在关键历史节点之上的一次重要沟通,不仅为2025年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今后4年中美两国的互动开好头、起好步奠定重要的基础。
特朗普就任第二任期总统后立即表示“希望100天内访华”,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回忆一下,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上台后即与蔡英文通话,企图拿台湾问题敲诈中国,2017年把中国定位为头号对手,2018年3月发起对华贸易战,2018年底发起对华科技战,对中国发起一系列的冲击。但是,这一次明显有变化。还没上台,就立刻主动给中国元首打电话,向中方示好,同时邀请中国领导人出席他的总统就职典礼。
特朗普之所以变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三点:一是特朗普上个任期内对华打贸易战、科技战并未打赢;二是特朗普这个任期是要抽盟友的血,以及拿地盘,先是放出豪言要吞并加拿大,收购格陵兰岛,继而宣布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三是特朗普要通过邀请中国领导人出席其就职典礼,以及在就职后短期内实现对中国的访问,来狠狠打拜登的脸,因为拜登任上四年未能获得访华机会。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特朗普的多变性,他经常翻脸比翻书还快,所以与特朗普交往,需要听其言观其行。最近,特朗普突然提出对进入美国的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企图压中国像加拿大、墨西哥那样向美国屈服,但中国立即予以反击,力度之大,世界惊讶。
中美现在看起来彼此是有合作空间的。对中国来说,没必要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敌;对美国来说,无法与自己打不过的对手为敌。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能是该合作就合作,该竞争就竞争。现在戏剧性的问题是美国最高外交官国务卿鲁比奥,由于一贯的反华立场而被中国政府制裁,不准踏入中国领土。他将如何打开中国的大门,人们将拭目以待。
中俄元首通话释放重大信号
特朗普最近的一系列行动,其目的之一是要分化中俄,以便于各个击破。然而,中俄元首在特朗普就职典礼第二天就进行了视频会晤。中俄元首关键时刻举行视频会晤,是向各方释放了三个重磅信号。
第一,中俄关系不会受任何外力影响。中国最高领导人在视频会晤中历数中俄在2024年的战略协作内容,包括三次元首会晤,两国隆重庆祝建交75周年,隆重举办中俄文化年,双边贸易额保持增长势头,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密切协作等,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作出贡献。
第二,将展开更有深度和高度的全面战略协作。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俄两国要以此为契机,共同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推动各国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普遍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第三,中俄深入交换意见加强战略沟通。对于中国元首提出来的全面战略协作内容,普京全部同意,他尤其强调两国经贸、能源合作、互访游客这三点,俄罗斯希望中国多购买俄罗斯的能源和农产品。两国元首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保持战略沟通。
特朗普企图离间中俄关系必然是徒劳的。因为:其一,俄罗斯想要乌克兰或者是乌克兰东部地区,美国会给吗?中国要统一台湾地区,美国会同意吗?其二,中国现在是俄罗斯的唯一依托,当然中国没有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当着美国等国的面说,如果中国真的支持了俄罗斯武器,那俄乌战场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美西方想阻止中国与俄罗斯做生意就过分了,因为美欧都还在与俄罗斯做生意,中国当然也可以。
中印关系有了新的进展
2020年6月,中印边界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冲突,发起挑衅的印方损失惨重,让莫迪政府颜面尽失。从此印度实施冲动的对华政策,两国外交关系降至冰点。与此同时,印度积极参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参与“排华”、“遏华”活动。
2024年10月23日,在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五年以来的首次会晤,双方领导人均表达了中印关系保持稳定发展事关地区和平与稳定、事关两国28亿人民的福祉和未来的意愿。在那之前的10月21日,中印达成了协议,解决了实际控制线沿线的军事脱离接触问题。10月28日,两国举行了中断五年的特别代表会晤,印度特别代表多瓦尔前来北京,与王毅会谈,双方同意恢复两国直航航班。中印关系按下了重启键。
四年多来,两国两军围绕早日实现边境局势稳定进行了数十轮磋商协调,不断缩小分歧,持续扩大共识。印度最终作出战略调整,寻求与中国缓和紧张关系,是什么触动了新德里这样做呢?
第一,世界在变化,多极化是大趋势。印度媒体 《经济时报》 说:“西方文明主导的意识形态体系正向多文明多元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国际体系转变。”而印度与中国都不属于西方圈子,两国有着促进多边主义的共同利益,可以“交流各自的愿景并共同创造规则”。印度这两年与加拿大、美国多次发生摩擦,这些摩擦显示印度根本挤不进美西方的圈子。
第二,与中国对抗在军事上没有前途,它只会消耗印度国力,而且可能使印度陷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双重压力。缓解同中国的紧张关系,恢复边境地区过去长达几十年的和平稳定,符合印度利益。
第三,从中长期看,印度作为有潜力的非西方大国,并有预测它将在203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完全依附到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上,对它来说并不安全,它需要做好成为世界一“极”的全面准备。为争取印度的利益,它必须与中国和金砖国家开展更多合作。
第四,特朗普的重新上台和威胁对印度商品加税,迫使莫迪重新审视中印摩擦的得失。很多印度人感觉到了中国的克制和稳定边境地区的善意,理性看待双方的关系最终占了上风,两国没有让西方看更大热闹,印度也保留了它战略腾挪的宝贵空间。
中印关系最新进展契合两国的民意。尽管印度在野的国大党猛烈抨击莫迪政府作出了“史无前例”的让步,但是印度社会广大舆论给予了正面评价,希望在高级别外交互动和国际多边等领域开展合作,还表示“印度的国家利益要求与中国建立更好的关系”,印度的“战略机遇期”来自亚洲团结以及“全球南方”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而不是来自所谓“削弱中国、取代中国”的假设上。
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东海和南海,中印边界问题不应过多地消耗中国的外交资源。中印关系过去一段时间的波折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为双方在当前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准确看待彼此提供一个新基点。中印关系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也不存在“龙象之争”的宿命,边界问题不是双边关系的全部,互利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中日关系新的帷幕正在拉开
2024年11月,中日两国领导人在秘鲁首都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为两国关系作了再定调,具有重大意义。12月25日,刚上任不久的日本外相岩屋毅访问中国,与王毅外长举行会谈。这是日本外相时隔20个月首次来华。岩屋毅与王毅共同出席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会议达成10项重要共识,涉及青少年交流、旅游业合作,以及搭建更多友好交流桥梁等。
为了进一步营造日中友善气氛,1月28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日本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上表示:将与中国加强沟通,努力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全面发展,并构建“具有建设性且稳定的双边关系”。他还说,日本“将在广泛领域内进一步强化与中国的沟通,减少悬而未决的课题,增加合作与协作”。石破茂首相在新年前夕再次表达了访华意愿。他说:“日本首相访问中国是极为重要的事。领导人之间的信赖关系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必须积累次数。”石破茂政府对华态度的和缓变化有可持续性吗?应当说,它有一些真实的驱动力,尽管反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第一,从安倍时期开始,日本对华态度一轮又一轮变得恶劣。特朗普上一任期对华发动贸易战,导致中美关系严重下行,使得日本政界觉得中国会变得有求于日本,东京的对华负面态度随之变本加厉。然而日本并没有从中得到便宜,它在外交上受制于美国越来越严重,经济也未从中受益,反被德国超越降为第四大经济体。重新思考对华战略,做出更有利于日本的调整,这是日本地缘政治的一个紧迫项。
第二,特朗普重回白宫标志着民粹主义在美国回潮,美国会变本加厉对盟友“杀熟”,要求日本给美国送钱,以维持美国军事优势,同时继续为美国做遏华战略的先锋。至于日本的繁荣与安全绝非美国所关心的事。
第三,中国综合实力持续上升,军事力量进一步壮大。去年末两款疑似第六代隐形战机、攻击-11隐形无人机和076两栖攻击舰集中亮相,给了外界强烈印象。中日实力差距从长远看只会进一步拉大,日本在对华方向寻求安全,必须包括同中国保持良好互惠关系,而不能把自己变成中国的敌人。
因此,石破茂政府对华政策作调整是现实主义的。虽然石破茂是弱势政府,日方未来也不能说没有变数,但是对他们积极调整姿态,中方都是欢迎的。当前的变化更有利于我们发挥战略引导力,共同推动中日关系破旧局、建新局。
1月14日,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九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和日本自由民主党、公明党代表出席。这是中日两国执政党交流机制时隔6年3个月重启。
政党交流在中日双边关系中扮演着“第三沟通渠道”的角色,通过该渠道双方可以更好地传达各自的立场,寻找共同利益点以推动实质性合作,为解决分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执政党代表团中有两位“年轻人”引起热议:自民党代理秘书长福田达夫和副秘书长加藤鲇子。二人的父亲分别是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和日中友好协会前会长加藤纮一,都曾是致力于中日友好人士。日本 《读卖新闻》 评论称,自民党高层有意培养对华友好外交的下一代人才。
中日双方围绕“大变局下中日关系——执政党的使命和担当”这一会议主题,就世界动荡变革背景下中日两国为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应当承担的重要责任和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坦诚交流。双方就增进相互信任、扩大人文交流、深化互利合作进行深入讨论,坦率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多项共识。中日之间管控住分歧,减少双方的对立,将有益于我们把稳全球战略,维护我们的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