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一个读书活动,主持人让我们写出自己生命里最应该感恩的7位贵人。我仔细想了想,想要感恩的人岂止7位?我觉得自己每次到了人生关键节点,都有不同的人出现,为我提供帮助,让我走出困境。我想要感恩的人太多了。
但主持人说只能写7个人名,我从一大堆候选名字里斟酌再三,写下了7个,交了“作业”。我上初一时的班主任郭老师的名字也在其中,因为他是我最想要感恩的人之一。想起他,往事历历在目。
我在该上小学的年龄,并没有上学,直到把弟弟带大、我已经9岁时才走进校园。所以,我一直比班里其他同学年龄大。当时,仗着三叔是小学校长,我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有时逃课去玩,有时在家睡觉。父母太忙,根本没时间管我,班主任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简直成了班里的“大姐大”了。
小学就这样混了过去。上初一那年,新分配来教语文的郭老师当我们班的班主任,他上的第一节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他有些紧张,黑板上写“今”字时顺手多写了一个点,我故意“咳”了一声,同学们就哄堂大笑起来。郭老师的脸色瞬间变了,眉头紧锁,眼神像是四处寻找着什么。从此,郭老师的课上,我经常搞恶作剧,然后自己装得跟没事儿人一样,越来越放肆。
直到有一天,我睡过了头,起来时第一节语文课已下课了。第二节是数学课,我不敢逃课,就急匆匆地往教室跑,却被郭老师挡住了。他指着手里拿着的一本书对我说:“谢谢你那天提醒我,上学时我写字就爱多一笔少一笔,考试吃了很多亏,但就是改不掉这个坏毛病。那天课后我就买了一本 《新华字典》 ,以后备课会多查字典。有你监督,我再不写错别字了。”说完,他又从字典下面拿出一本书,递给我说:“为了感谢你,我把我最喜欢的这本书送给你。”郭老师说完,就把那本书放在了我手里,示意我赶紧进教室上课。我怕迟到,拿着书就跑了。
吃过晚饭,我想起了郭老师给我的那本书,就拿出来看。书名是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我好奇地看起来。书里写的林区少年孙长宁这个人物吸引了我:孙长宁没有文化,后来遇到了被放逐的“黑线人物”梁启明。梁启明借助音乐,陶冶孙长宁的思想,还教孙长宁读书写字。后来,靠梁启明传授的高超音乐技艺,孙长宁去北京报考音乐学院,征服了主考教授和其他考生,被破格录取为大学生。
我太喜欢那本书了,天天背在书包里,不久书就被我翻烂了。后来,我又鼓足勇气找郭老师借书读,郭老师说:“你也可以像孙长宁一样考上大学,大学图书馆里的书多到你根本读不完。”听了郭老师的话,上大学、去大学图书馆读书就成了我的目标。我不再逃课了,也发现郭老师讲的课其实很有意思。
后来,我虽然没有像孙长宁一样考上北京的大学,但也如愿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空就能去学校的图书馆看书……多少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依然喜欢阅读。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我还参加一些读书会,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并经常把读后感写下来,时不时在一些报刊上发表。
前几天,我刷到一个视频:一名出租车司机在送他的车去报废前,跪地感谢了“车伙计”,感谢它岁久路遥,却从未把自己丢在路上。人对车尚能感恩如此,何况对恩人呢!
回忆结束,回到现实,在7个要感恩的人名中,我把郭老师的名字写在第一位,因为他就像一束光照进我的生命里,改写了我的人生,让我懂得了坚持与努力的意义。因为郭老师,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更学会了如何用知识的力量去拥抱一个更宽广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