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期●青少年绿洲●

退役回乡育新苗

——张永春创办雷锋精神展览馆

作者:黄文成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指示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最美退役军人”张永春,投资35万元,在自家200平方米的宅院上,创办了南通市首个雷锋精神展览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地标”。

今年62岁的张永春,198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于沈阳军区某部,曾荣立三等功。在连队他是学雷锋积极分子,1983年加入共产党。1985年11月,他退伍回到海门区四甲镇金跃村,同时也把雷锋精神带回了家乡。他始终牢记“要让红旗飘万代,不忘教育下一代”的社会责任,不辞辛劳地搜集有关图片和资料,精心布展,创办了通东地区红色革命老区的雷锋精神展览馆。

2024年8月15日,金跃村雷锋精神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是日,全村青少年、货隆小学师生及干部群众千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当代雷锋”庄仕华与通州区人武部政委蔡超群为展览馆揭牌,并送来“雷锋精神永放光芒”铜牌表示祝贺。开馆仪式上,张永春被海门区货隆小学聘为校外教育辅导员。

开馆典礼一结束,金跃村关工委与货隆小学联合组织10支学雷锋小分队,深入部分村民特别是孤寡老人家里,帮他们打扫卫生、做好事。村民们都说:“学雷锋,见行动。孩子们把做好事落实在行动上,我们为雷锋精神展览馆的开馆叫好!”

金跃村雷锋精神展览馆开放至今,已有2O批周围乡镇村15000多名青少年、家长前来参观学习。不朽的雷锋精神之花,正盛开在红色革命老区。到这里参观的领导和群众都说,张永春呕心沥血创办的学雷锋精神展览馆,是立德树人的红色传承馆、是青少年受教育的成长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领航馆。村民们纷纷称赞说,自村里办起了雷锋展览馆,孩子们假期有了好去处。他们到展览馆可以读雷锋故事、看雷锋照片、听雷锋事迹、学雷锋精神,可以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近水楼台先得月。四甲镇在全镇中小学中掀起了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做雷锋式好少年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全镇22个村(居)校外教育辅导站建立了“学雷锋爱心社”50多个,参加“爱心社”的青少年达1200多名。每逢假期,他们的身影出现在乡镇敬老院、托老院及“空巢老人”家里,为老人送温暖、做好事。

雷锋精神激发了青少年行善积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全镇3所中小学及各村(居)关工委普遍建立了育德树人的“道德银行”,由各校政教主任、校外辅导站站长担任“行长”。截至目前,全镇1500名学生在已建立的56家“道德银行”储蓄卡上,共“储蓄”好事善事25000多件,其中有勇救落水儿童的,有深夜帮助将突发疾病的邻居老人送医的,有捡到手机在原地等候失主认领的,还有送迷路小孩回家的,等等。

除了做善事、好事外,同学们还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认真刻苦学习,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四甲初中900余名学生在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感染下,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让该校在2024年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喜获全区特等奖。2024年全区校长会议上,四甲初中校长、关工委主任邵洪介绍说:“成绩的取得,是雷锋精神鼓舞全校师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