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期●博览●

世博精神永不落幕

作者:尤莼洁

  7308万人次的游客,跨度半年的时间,上海世博会拉上了华丽的帷幕。世博会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理念碰撞和文化的交流盛会,更是自主创新成果的“体验场”,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孵化器”。与漫长而久远的“后世博时代”相比,184天“世博时刻”如惊鸿一瞥,注定将给中国留下深远的历史影响。
  让未来从世博起步,让世博理念成为现实。
  产业转型:有望完成最后冲刺
  从历史来看,世博会历来就是新兴产业发展的 “孵化器”,以及城市转型的“推进器”。对处在产业转型关键期的上海同样如此。如果说,浦东开发开放揭开了上海一轮高速发展的序幕,那么世博会则标志了上海将实现一轮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世博影响是战略性的,它将对上海未来10年的总体战略产生影响。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对世博推动转型,强调了4个重点:
  ——从世博理念,看城市发展模式创新;从世博功能,看服务经济创新;从世博科技,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世博文化价值,引领上海城市软实力大提升。
  从经济发展看:
  一方面,经由世博会的召开,上海第三产业总体规模小、产业聚集度低等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观。即使在世博会以后,迪士尼、欢乐谷二期等项目的陆续启动,上海旅游、酒店业、餐饮、商业零售等行业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世博会上强调的低碳、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将在展期结束后继续发挥影响力,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带有RFID芯片的电子门票系统、展馆多媒体演示系统、虚拟成像技术等,均在世博会上获得认可。
  显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必然选择。上海世博会融入了大量最先进前沿的科技成果,新能源、物联网、智能电网、云计算等经过前期悉心培育的新兴产业,经此检验,有望完成最后冲刺,最终跨过大规模商用门槛。
  世博会的举办还给正在加快一体化发展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提升各城市形象的历史性机遇。世博主题论坛从上海扩展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充分体现了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集中资源优势,积极联动的影响力。
  未来,上海世博会将有助于长三角地区以及沿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形成资本、人才、信息等资源汇聚,不断输出服务和品牌,以促进整个长三角的利益为共同目标,借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以及“同城效应”逐渐显现的优势,实现新一轮的联动发展。
  城市发展:成功经验改变未来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正逢城市人口升至地球总人口一半比例的十字路口举办的一届世博会,也是历史上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而在184天中,世博会展示的思想和灵感也聚焦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些理念引导着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去寻找更为美好的生活,让城市变得更好。
  对上海来说,世博之后,上海将在世博园旧址上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建设一个囊括商业、娱乐和居住等多元功能的城市空间。上海“后世博”的建设无处不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郑时龄教授说: “上海充满先锋性和实验性,永远在探索城市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形态,永远以包容的态度接纳新的理念和新的功能。”
  2010上海世博会,还将带来各国探讨未来城市发展模型的热潮。“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创新,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最集中展示和最有效实践。目前,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已着手对“城市最佳实践区”的50多个案例进行系统总结,制订相关推广方案,进而对世界各地的城市规划、管理乃至城市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据介绍,加拿大蒙特利尔案例组织方已与上海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今后三年内共同关注环境和公共卫生两个话题;西班牙马德里案例组织方也与上海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准备开展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工作方面的合作;上海大众汽车租赁公司将携手德国不来梅案例组织方,在上海打造“汽车共享”模式,倡导低碳出行,缓解交通压力。
  实际上,不仅是上海,“城市最佳实践区”里的各个参展城市都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马德里馆总协调人伊格纳西奥·尼诺表示,天津城市案例的老城拆迁话题、深圳在边远小镇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马尔默从传统工业到现代信息科技的成功转型,都值得马德里学习借鉴。
  科技发展:低碳理念将掀起潮流
  近几届世博会,“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共同的呼唤。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揭示出人类、自然、科技协调发展的新关系,这些都成为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态势、新热点。
  2010年上海世博会,低碳技术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主要的科技亮点。创造低碳模式典范的世博会展馆,鼓励市民计算碳排放的“碳计算器”……良好开头之后,低碳世博能终将证明是世界史上低碳行动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本届世博会科技“亮点”之一,1017辆新能源汽车在园区内外大规模商业化运营,预计将节约传统燃油约10000吨,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约118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8400吨。另外,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世博园区也大规模应用,总装机容量约5兆瓦,其中世博会主题馆装机容量为2.8兆瓦,是亚洲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半导体照明(LED)技术点亮了世博会,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一轴四馆的景观照明完全采用LED,整个园区80%以上的夜景采用LED。通过诸多绿色、低碳项目的实施,将实现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低碳排放”,其中园区内公共交通工具“零排放”、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
  这些创新技术很快就会进入大规模应用并产业化,世博会对这些技术的产业发展将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上海世博会结下的硕果之一,是让“低碳”意识深入到每个参观者心里,让它普及到城镇乡村。上海世博会园区的灯光照明、路基材料、公交大巴,每一个场馆的设计和运营,给每一个参观者诠释着低碳理念、演示低碳技术、展现低碳生活。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然而,气候的反常、经济的粗放、能源的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面前。城市如何坚持长期低碳发展规划,如何建设规划一个节能、低排放、低碳的城市,人们怎样利用先进的低碳技术享受“低碳生活”……这些考量,已经开始进入了有关部门决策者和百姓们的头脑。我们周围,现在不是有很多人在是否购买小车、怎样使用空调、如何选择照明工具时,都会想起“低碳”这个词吗?“低碳”,城市发展的必然和必须选择。
  可以预想,上海世博会低碳、绿色的理念将在中国全面掀起绿色发展的潮流
  国民素质:文明提升有待成果巩固
  世博会让国人与世界接上了头,无数来自全国各个乡村、各个城镇、操着不同口音的中国人兴致勃勃走进世博园享受 “不出国门看世界”的欢乐,他们看到了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多面的中国。世博会的意义就在于,当整个世界携手前来展示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时,当整个世界把目光投向我们时,我们也能从世界的关注中发现自身尚存在的一些缺陷、不足和差距。
  自迎世博600天起,类似“市民运动”的“三五行动”在上海蓬勃开展;10句话、50字的《上海市民世博文明公约》,亦在世博开幕前夕出台。《公约》来自民众的集思广益,短短三个月时间,他们就收到各界民众来函来电3万余件,最后的《公约》条文即取自其中,并经网络投票确定。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有的市民不仅自己编创文明公约,还指出身边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并提出改进意见。
  184天的世博,更是天天告诉我们:参观者的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尤其是面对100万的超大客流,参观者表现出来的友好、宽容、守秩序,即便放到世界舞台上去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世博会如同一所“文明大学”,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不仅可以看到最新的城市生活方式以及接受科学技术洗礼,也将得到一次文明素质的大训练。学会排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学会不乱扔垃圾,这些已经超越了观博本身的意义。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意义更为重要。
  影响和改变是明显的。“上海市世博城市文明指数”第七次测评公布说明,上海城市文明指数全面提升,达91.08,比2008年12月首次测评的78.95进步15.36%。与此同时,上海18区县的文明指数全部进入绿色优良状态。
  “后世博”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弘扬世博精神、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关键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把办世博会的一些管理经验和好的做法常态化、制度化,这样才能延续、放大世博效应。
  志愿者精神:年轻一代获得成长
  上海世博园,那些青葱的“小白菜”是最让人难忘的风景。从申博成功那一刻起,志愿者们伴随上海世博会走过8年历程。世博会开幕以来,8万名园区志愿者、10万名城市志愿服务站志愿者,以及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197万城市文明志愿者,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织就绚丽的城市风景线。他们的服务令人感动,志愿者队伍、形象和品牌已经成为上海的名片,上海的骄傲,充分展现了上海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素养,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最早进驻园区的一批志愿者,上海大学的顾倩倩和伙伴们,一个多月,夜以继日,抢在试运行前,完成了一份70多页的主题馆志愿者运行方案;来自上海海关学院的志愿者周安华,志愿服务期间腰间囊瘤恶化,医生建议尽快手术,但她执拗地要求把手术时间安排到志愿服务期满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志愿者刘喆斌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改造便携式数码扩音器,让“小蜜蜂”给游客播报丰富的游园信息……
  通过世博,许多年轻人感受了中华智慧,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荣耀。上海立信学院对外汉语专业2010级新生王策被中国馆的展示深深震撼,“《清明上河图》太棒了!现代科技与古代文化结合在一起,令人震撼。人们步履安详、生活从容的画面,让我心里升腾起对中华文明的敬仰和感动。”
  “青年志愿者为世博会做出贡献,也得到成长,后世博阶段,蔚然成风的志愿服务将转向常态化。”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潘敏说。上海将设立青年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做大做强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机构。“志愿者不仅是一种身份标签,更是植根于心灵深处的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力量。”而人们所期望的是,这些力量能够帮助年轻一代建立起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将世博会的理念与精神薪火相传。
  世博会已经胜利闭幕,但是世博精神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