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期●随感录●

​发扬光大世博精神

作者:居欣如

再过几天,上海世博会就要落下帷幕。上海世博会是世博史上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全球盛会,参展的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汇集黄浦江畔,100多位外国领导人莅临世博园,6000余万中外游客接踵而至,还有那200多万名中外志愿者的真诚奉献,演绎了独具匠心的华彩乐章!上海世博会办成了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留给我们的有许多宝贵财富。对于这些宝贵财富和世博精神必须继承发扬,并且成为全民的精神财富。当然,世博会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它举全国之力,集中了精兵强将,汇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智慧来办一件大事,历时有半年之久,这是很难复制的。但世博会的精神和经验却有着普遍的意义。
  比如世博园的秩序不是一开始就好的。试运行阶段我去过两次,感到从入园到排队,从餐饮到服务,问题不少。正如俞正声同志在世博园开园100天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刚开始,漏洞百出,狼狈不堪”。怎么面对问题?俞正声同志的回答是:正视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饰,不迴避。正是本着正视问题,直面困难的实事求是态度,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动脑筋,想办法,才保证了世博园的秩序一天好似一天,甚至一天超过100余万游客,仍秩序井然。
  世博会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事情,只要我们能正视问题,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迅速采纳,以最快速度在园区内实施、应用,积极改进工作,真正做到从善如流,那么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的。
  世博会开幕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外人士好评如潮。但世博园区的管理者不自满、不松懈、不懈怠,细细找问题,天天有改进,不固步自封,始终热情欢迎游客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好作风,这种有始有终的精神也是一种世博精神。这是一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更是可以传承下去的后世博精神。
  世博会的经验还给各级领导和实际工作者以许多启示,提升了他们城市建设的理念,更新了塑造城市的精神,加强了城市管理的能力。正如《东方早报》8月24日推出32页专辑《县委书记观博笔记“十二五”规划的世博启示录》,15位县委书记结合“十二五”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接受世博观念,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他们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借鉴世博理念,勇于创新突破,不断破解难题的信心和方法。
  更可喜的是看到市人大首次专题询问政府一委八局,对“世博后如何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展开专题询问。这样的询问对于督促和推动政府,认真梳理和总结世博期间城市管理的经验,尽快形成世博后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有很好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许多治理城市的顽症,也一一提上桌面。诸如“交通是否会拥堵反弹”?流动摊贩、“黑车”怎么管?施工扰民怎么管?当世博期间特殊措施“抽离”后,城市如何保持常态?包括许多工作如何做到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投入等等提上议事日程。
  正如一位同志说的,“世博会留给我们的,应该不仅仅是一轴四馆这样的物质财富,还有许许多多精神财富,比如低碳环保、文明守序的习惯等等”。同样,在正视问题,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积极改进工作,精益求精,创新理念,勇于突破,依靠群众等等方面,也是世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只有重视珍惜,继承发扬,努力实践,将会大大有益于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20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