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期●纪念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

魂归蓝天 英名永存

——追忆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郭道远

作者:林枫 郭华


1952年,我们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驻在南京鼓楼平仓巷17号。当时朝鲜战争已是相持阶段,我们突然接到紧急命令,第二次投入抗美援朝战争,开往前线。在团长张思恺、政委王洛夫率领下,我们背负简单的行装和乐器,日夜不停地向东北奔驰,几天后,到达了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简称“联司”)驻地——安东附近的鸭绿江边上的浪头。我们团当时的番号是临江部队文工团(即志愿军空军文工团),后改为七九部队文工团。
  到达浪头不久,我们就下到空军作战部队,先去了志愿军空军三师,就是著名王海飞行大队的那个师,后又去了志愿军空军十二师。这个师也是作战主力师之一,住在尚未完全建好的大堡机场(东北境内),飞行员住在营房里,地勤人员和我们则住在机场内野外帐篷里。文工团的郭华、刘文玉(女)和我(林枫)三人分配在三十六团三大队。飞行大队长是刘连树。东北的9月,天气已很冷,晚上我们睡在帐篷里,盖的是两斤重的棉被,冻得缩成一团,早晨起床被面上结了一层厚霜,但我们用火热的心投入了战斗——地面宣传鼓动工作,受到了飞行大队指战员们的热烈欢迎。
    后来,部队转场到了东北的大孤山机场。这儿条件比大堡更差,环境也险恶。机场是建在海滩边上的,跑道也不是水泥的,而是用一块块带孔的钢板互相搭扣而成的跑道。这也是志愿军空军唯一的不是水泥的起降最危险的机场,钢板铺得稍有高低,飞行员稍不留神,就可能机毁人亡,但十二师飞行员艺高人胆大,谨慎驾驶,从未出过重大事故。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克敌制胜的精神,深深地教育和鼓舞着我们,其中最值得颂扬的就是三十六团二大队的飞行员郭道远同志。
  郭道远是东北辽宁人,他决心投身人民空军保卫祖国的蓝天,在航校就是出类拔萃的学员。他是飞行班长、第一个放单飞的学员。和他同一期航校毕业的飞行员都认为他是一位前途无量的飞行员。
  郭道远同志壮烈牺牲是我们从十二师回来的事。那时我们文工团住在安东市(后改丹东市)一座大院里。1952年冬,一个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早晨,郭华同志告诉我说,郭道远牺牲了。我的心头猛然一震,赶紧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接着郭华说出了更使我心惊的话来:“他现在就躺在我们大门口。”我像冲锋一样奔跑到了大门口,只见满地厚厚的晨霜,在一堆杂乱的稻草丛中隐现着一口寿材。我顿时泪流满面,呆立很久,脑海里像放电影似的回想起道远同志活着的形象与事迹……
  他的个子不高,也不很壮实,表面上看没有东北大汉魁梧粗犷的形象,却像南方人,说话轻声细气,文质彬彬,为人纯朴。我们同他接触多了,深入了解了他,才觉得他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而不是锋芒毕露的人。我和他交谈多了,知道他在飞行前有两个习惯:一是要找个浅水塘把脚上的飞行靴在水里浸一浸,除去靴上的泥土、灰尘,保持座舱内干净无尘;二是一定要方便一下,以防上天万一内急而尴尬。这些小事生动地反映了他对飞行工作的认真、细致……我想着想着,情不自禁地又流下了热泪。
  上午,道远同志所在团的团政委林青同志来到了我们文工团的驻地。原来是十二师地勤人员把道远同志的遗体从朝鲜运回安东后,因大孤山机场路程太远,只能暂放文工团大门口,所以整个后事都由团政委代表十二师处理,我们文工团配合协助。我们把道远同志的寿材抬进了屋里,打开后细看时才知道朝鲜阿妈妮已把他沾满血迹的遗体清洗干净,并用一块大白布包着。这时,团政委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大家说了这次空战的情景和郭道远同志壮烈牺牲的细节。他说:“这次在朝鲜上空的空战我们十二师又打了个胜仗。道远同志牺牲得很英勇,很壮烈,我们师正在为他的事迹向联司报功。道远同志在编队打散后,和长机王继文失去联系,他单机作战,被美军四架F-86包围。他以大无畏的精神驾驶着新装备的米格——比斯15战机,用他高超的技术在敌多我寡的情况下,机智勇敢顽强搏击,当场击落美军F-86飞机两架,击伤一架,但他的飞机也被击中,被迫跳伞。就在他从空中下降的过程中,丧心病狂的美军飞行员竟违反‘不准对已丧失抵抗能力军人开火’的国际公约,灭绝人性地对空降中的道远同志扫射。而他在这种情况下,还顽强地用手枪射击敌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气概。经我们验证,他手枪里的6发子弹已全部打完了。他最后被敌机击中光荣牺牲。”我们听了政委这段话后,被道远同志的英雄事迹感动得失声痛哭,深沉地哀悼这位魂归蓝天的祖国好儿子。
  十二师组织上决定把郭道远同志的遗体安葬在离文工团驻地不远的一座小山坡上,墓前插着一块木板,由擅长书法的文工团员写上漂亮的隶书:郭道远烈士之墓。之后不久,经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聂凤智司令员批准,追认郭道远同志为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
  郭道远烈士的英名像朝鲜战争中众多烈士一样,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不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