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期●地下战线●

隐蔽战线功臣李涤非

作者:何炎牛 马福龙 王河 沈忆琴


  李涤非(又名李铁非),长期从事党的敌工、情报、策反、公安保卫战线的对敌斗争,是隐蔽战线光荣的无名英雄和功臣。2000年9月19日,李涤非因病离开了人世,迄今整十年。他那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受委屈,为革命事业赤胆忠诚的共产党人高贵品质,永远值得人们敬重和学习。
  李涤非是江苏金坛人。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八一三”后,上海失守,南京沦陷,金坛也被敌人占领,日寇奸淫烧杀,疯狂掠夺。17岁的李涤非愤而辍学从军,于1938年7月奔赴茅山参加新四军;同年9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年底,他在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习结束,被分配到军政治部敌工部任干事。敌后游击战争的火热生活强烈召唤着他。在他一再要求下,1939年初,领导批准他去新四军二支队(驻江宁、当涂、溧水一带),任三团敌工干事。后转移到皖南铜陵、繁昌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在三团,李涤非率领小分队(武工队)到敌人据点附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建立对敌伪军的情报网。并组织发动群众,打汉奸,筹钱粮,扩军,和根据地的锄奸保卫等工作。
  经过战火的洗礼和群众工作的锻炼,李涤非逐步成长为我军年轻又干练的军政干部。第一届繁(昌)无(为)军政委员会成立时,李涤非任副主任,并被升任敌工股长。
  1941年初,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李涤非在战斗中因腿部中弹负伤被俘。开始,被关押在国民党114师伤兵“医院”。该院实际上是收容因伤被俘的新四军官兵的看守所。院内缺医少药,克扣囚粮,在伤病员中搞反动宣传,审查和甄别中共党员或非党员,干部或战士,引起被俘伤员极大愤慨。李涤非和杨进、邓旭初、甘仲儒四人商量成立了秘密党支部,团结领导所有伤员进行反迫害斗争。李涤非被推举为支委,负责组织集体越狱事宜。他首先在敌人的一些看守兵和护士(男兵)中做争取工作,用攀老乡、交朋友的方式建立友谊,继而个别秘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新四军英勇抗日救国的事迹,并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径,以赢得他们的同情。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李涤非已争取到一个担架员和两名护士(男兵),决心参与共同行动,投奔新四军。一天深夜正准备越狱行动时,不料叛徒告密,敌人以“收买卫兵组织暴动”的罪名将李涤非拘捕。国民党医院领导对李进行不间断的疲劳审讯,李涤非为了保卫组织和同志的安全,任凭敌人严刑逼供,始终矢口否认,并揭露敌人诬我“组织暴动”是一个阴谋。敌人一无所获,便将李涤非押解到114师军法处处置。军法处变换各种审讯手法,软硬兼施,仍一无所得。一个深夜,军法处两个军官突然气势汹汹提审李涤非,李依然从容应对。敌人恼怒了,吼叫:“拉出去!”紧接着,李被推下一个活埋人的土坑。李涤非鼓足勇气振臂高呼:“国民党滥杀俘虏,国民党滥杀无辜……”由于敌人并未掌握确凿的证据,一幕假活埋的阴谋失败了。
  李涤非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在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中赢得同情和尊敬。有名专门看押李涤非的上海兵,看到李遭酷刑摧殘的审讯,看到李被活埋的一幕,感到李涤非是一条真正不屈的汉子。从此,他不时给李一些生活上的照顾,李涤非也乘机对他做一些工作。有一次一名共产党嫌疑犯被送到李涤非羁押的地方,和李一起被看押。李涤非很快认出他是三支队民运科长方休。李和方两人商议利用看守的条件乘隙逃跑。李要方先走,方要和李一起走。李因腿伤未愈不能远行,方说可以背李一起走。李说自己是重犯,不能连累方。最后还是决定方先走。这天傍晚,乘看押的上海兵出去购物时,方休终于逃跑了。
  1941年仲夏,李涤非从国民党的114师军法处转解到屯溪的国民党“皖南特训处”。这是国民党对付被捕被俘共产党新四军和进步人士的“感化院”,共关押600余人。在这里,李涤非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斗争,并结识了当地的地下党员蔡胜生,了解当地地形及党的活动情况,这对后来赤石暴动成功后难友们的转移大有帮助。不久,他又被转送到江西上饶集中营。
  1942年6月,他参与组织了赤石暴动,并和王征野率领一个小组辗转跋涉数百里,进入闽北武夷山区。它是国民党统治区,远离抗日前线,由于国民党长期的反动宣传,群众对共产党新四军很不了解。要斗争,要生存,首先就要组织起来。李涤非、于泳皋、李福堂、陈一光、赵青武五人组成临时党支部,队伍取名为“武夷山抗日游击队”以消除群众疑虑,取得同情和支持。这时日寇正加紧向浙赣沿线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溃退,有的沦为土匪,有的自立番号占地为王。他们都反对共产党,反对共产党的军队。在这几股反动势力间,新生的抗日队伍要开展活动是十分艰难的,加之这支队伍缺少装备。党支部经过精心准备,采取偷袭国民党铅山县蒋军仓库,一举成功,缴获了机枪、步枪百余支和一批衣被弹药,装备了自己。队伍缺粮严重,生活异常艰苦。六十多人,有时全靠野菜充饥。病号增多了,严重威胁队伍的生存。从1942年7月进入武夷山地区,到1943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队伍在武夷山区坚持斗争了260天。后来,临时支部经反复研究, 决定“人员遣散,各回原部队”。李涤非送别最后一批同志后,转辗跋涉,于1943年3月回到苏南根据地,找到中共苏南区党委。
  1944年6月,中共苏皖区党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工作“里应外合”的指示,由区党委副书记吴仲超直接派遣李涤非去日伪统治中心——南京,任务是收集情报,组织地下军,准备条件成熟时,举行武装起义,里应外合,迎接新四军,夺取南京城。不久,李涤非秘密进入南京,工作关系是汪伪财政部卫士大队书记、李的同乡同学徐雨人。李涤非先后两次赴南京,通过徐雨人关系,在卫士大队谋得军械员的职位,作为掩护,开展工作。
  卫士大队是大汉奸周佛海的警卫部队,约500人,武器精良,弹药充足。李涤非和徐雨人交换意见,认为这支武装可以策反。不久,徐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以伪军伪警作为主要对象;其次是青年学生,再加上南京的产业工人和劳苦群众三个方面为对象,开展组织地下军的工作。
  1945年5月,在李涤非、徐雨人的推动下,为更广泛吸收爱国人士参加地下军,成立了党领导的外围群众组织——南京抗敌内援会。李涤非为副会长。内援会成立后,进一步开展策反工作,积极争取汪伪警卫三师特务连连长,伪军官学校警卫连长,伪将校训练团少将等。另外,对汪伪上层也开展争取工作。其中有日本驻南京大使馆高级顾问李惟身,他对参加抗日活动有诚意。李涤非经常要回解放区汇报工作,李惟身为他搞特别通行证,为他来往提供极大方便。
  南京抗敌内援会在李涤非、徐雨人领导下,各方面工作正开展比较顺利的时候,1945年8月初,因为卫士大队大队长杨淑丹告密,李涤非、徐雨人二人突遭汪伪南京宪兵司令部以共党嫌疑为由逮捕。组织地下军的工作受到很大挫折。李、徐二人严守党的机密,没有暴露身份。后经李惟身等积极设计营救,李、徐二人终于获释。此时日寇已宣布投降。李涤非隐蔽在南京城郊,继续领导抗敌内援会工作。而当时党中央决定停止对上海等大城市的起义。1945年10月,李涤非在部署了内援会的应变措施工作后,撤往苏北。
  1945年10月,李涤非调到华中军区联络部。后机构变动,与华中分局联络部合并,李任部的秘书、科长。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侵犯两淮地区,李涤非随部领导北撤山东。李到山东滨海地区任滨海办事处副主任,依托解放区开展对国民党统治区青岛、南京、上海等城市的情报工作,布置交通线。后联络部并入华东局社会部。李又奉命去渤海,负责华东战俘军官团工作。1948年下半年,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先后告捷,时华东局社会部调整机构,扬帆任副部长兼社会部一室(情报)主任。社会部领导决定召回因战争分散在胶东、渤海、大连等地的原华东局统战部门,和原华中分局情报部门的干部回社会部一室。并为迎接新形势的到来,进行一段时间形势、政策和业务学习。1949年2月起,华东社会部一室南下淮阴、泰州、扬州地区,在宁沪一线对江建立4个情报站。李涤非任六合情报站长兼江淮军区交际处长,建立与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秘密交通线,联络国统区的情报关系,开展情报和策反工作。后来,党中央决定南京由第二野战军进驻,4月间,李奉命把六合站的工作和关系向二野方面移交,返回华东社会部一室。4月下旬,大军渡江,华东局机关进驻丹阳,准备上海的接管工作。社会部一室全体干部一百余人集中在丹阳郊区进行入城前政策、业务和纪律等学习和准备工作。5月25日,社会部一室全体干部随华东机关到上海,开始了新的战斗。
  上海解放后,上海市公安局成立。扬帆任副局长兼社会处处长,主管反间谍隐蔽斗争。解放后上海隐蔽战线的斗争十分尖锐和复杂,而进入上海的反特干部数量很少,仅120余人。华东局领导根据上海对敌斗争的形势,提出了“以特反特”的斗争策略和决策。李涤非进入上海后,积极投入了情报内线侦察和派遣工作,任社会处二室(情报)副主任,政保处情报科长兼情报室主任、副处长。1954年派遣处成立,李任副处长。李涤非对上海反间谍隐蔽斗争的特情工作作了大量具体的工作。根据“利用敌人,发现敌人,最后达到消灭敌人是‘以特反特’的根本目的。”李涤非对特情的建立、教育、使用、考核和奖惩建立了一套工作制度,特情人员在量和质方面都有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解放初头二年,特情发现敌特活动的各种线索共约4000起。其中侦破的专案470起,占同期破案总数41.5%,重大的专案占三分之一。对开展反特斗争起到一定的作用。如1949年,台湾保密局派遣著名杀手刘全德,指名以陈毅市长为行刺目标。1950年7月,派出苏浙特别站兼苏浙人民反共总队少将站长兼司令封企曾携电台、枪支和大量烈性炸药,以我军政首长为首选对象,及机关、学校、桥梁、仓库和公共娱乐场所为目标,进行暗害和爆炸。市公安局社会处(政保处)得悉敌情后,及时在特情中布置熟悉和可能接触刘、封两匪及在沪社会关系的特情,对刘、封两匪潜沪的行踪暗查和探访。果然,在刘、封两匪来沪阴谋活动还未及展开,就为我特情人员发现后报捕归案。在派遣和逆用工作上,李涤非根据党的对敌斗争原则,政策,策略,竭尽忠诚,精心筹划,创造不少成功案例,受到公安部多次表扬。如逆用金某一案,经多年经营,获取潜伏线索160余件,破获潜伏电台和武装特务案件30起,捕获潜入的骨干间谍9名,共捕获特务约300余人,以及电台,密码和无数枪支弹药等。
  1955年以后,李涤非因受潘汉年、扬帆案牵连,两次蒙冤被投入囹圄。他在逆境中,坚持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始终坚信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1981年冬,上海市公安局党组任命李涤非为政保一处处长, 他重又回到了反间谍隐蔽战线上,当时他已年过六十岁了。1983年8月22日,中央公安部对李涤非的问题重新作结论,认为:“李涤非同志在上海市公安局任职期间,是忠于职守的,在对敌隐蔽斗争中,立场坚定,意志顽强,成绩显著,为党的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延续了二十多年加在李涤非身上的不白之冤终于得到了彻底的平反。李涤非说:与已经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无数先烈相比,我是幸运的。作为幸存者,将永远“生命不息,革命不止”。1984年春,李涤非已63岁,从岗位上离休。不久,国家安全部聘李为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他离休后,还联络原社会处的一些干部和新四军老战友,成立一个为开发革命老区的经济实体,为祖国建设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