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期●征战纪事●

志愿军征服蝴蝶弹

作者:齐红 尹继波


  坐落在中朝边境的丹东市,有一座抗美援朝纪念馆,在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件非常特殊的小型炸弹壳,很吸引观众。这件展品形状奇特,如展翅飞翔的蝴蝶,因而,这种炸弹也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蝴蝶弹。这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的一种特殊炸弹。如果不是说明牌上标明是一枚炸弹,人们很难把这个漂亮的外表与致命的杀伤武器联系在一起。蝴蝶弹,曾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被美军大量使用,这个名称是志愿军根据它的形状而取的,是习惯上的一种俗称,它的标准名称是:美M83杀伤炸弹。炸弹全弹重量1.72kg~1.73kg,包括连接杆总弹长283mm,弹体直径79mm,弹体长80mm,装填梯恩梯炸药0.23kg,它在25米半径内具有致命性的杀伤力,损伤力可达100米范围。美国在研究这种小型杀伤弹的过程中,为了缩小弹体的尺寸,在蝴蝶弹的结构设计上,去掉了传统炸弹的箭羽式或盒式的固定安定器,采用可伸缩安定器,缩小了杀伤弹的几何尺寸,在不增加总重量的情况下,加大了装药量,增大了杀伤力。
  蝴蝶弹,由空中投下后,弹壳迅速张开,呈蝴蝶形状,形成炸弹的尾翼。张开的弹壳,分为四片,两侧圆形的叶片张开后有倾斜角,起旋转翼的作用,包裹弹体的两片弧形叶片,张开后起稳定作用,这个蝴蝶形尾翼通过连接杆与下面的圆柱形弹体相连。炸弹落地后即进入战斗状态。弹壳与连接杆均为弹簧结构,只要稍稍一碰,就会拉动引信,引起爆炸,造成杀伤,威力极大。
  在朝鲜战争中,为阻止志愿军人员和车辆的行进,破坏志愿军的后方供应,美国派出空军,在朝鲜的主要交通线路、交通枢纽投掷了大量的蝴蝶弹。这种特殊的炸弹,严重威胁志愿军的后勤运输和部队的开进,给中朝军队和人员造成极大的威胁。
  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美国为了在谈判中占有主动权,在进行谈判的同时发动夏季攻势。并出动大批飞机对志愿军实施“空中封锁交通运输线战役”(即“绞杀战”),企图阻止志愿军的后方供应,制约志愿军作战部队的战斗力,从而达到其在谈判中迫使中朝方面答应他们的无理条件。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所需作战物资大部分是从国内运往朝鲜前线的。因此,后勤补给线是志愿军名副其实的“生命线”。美国正是看到这一点,把破坏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作为最重要的作战任务之一,朝鲜北部的桥梁、铁路、公路成为“绞杀战”的主攻目标。
  恰在此时,7月下旬至9月初,朝鲜北方发生了特大洪水,志愿军本来很困难的后方运输补给,又遭到了自然灾害的破坏,许多铁路和公路被冲毁,同时洪水中损失了大量粮食、物资。美军抓住志愿军这一困难时期,计划在90天时间内彻底切断中朝军队后勤补给线。美军开始出动大批飞机不分昼夜地反复轰炸、封锁朝鲜北部的铁路、公路交通线。
  为了达到全面破坏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的目的,美军想尽办法,采取了点、线、面等方式,不停地轰炸。为了阻止志愿军对损坏的运输线路、桥梁进行修复,美军还使用了大量的破坏性和杀伤性更大的特殊炸弹。如以破坏桥梁为主,并阻止人员进行修复的定时炸弹;以破坏公路运输为主的四角钢钉;以杀伤人员为主并难以排除的蝴蝶弹、子母弹等等。仅1951年的7月至11月的4个月中,美军就投掷包括蝴蝶弹在内的各型炸弹4万余枚,造成朝鲜北部交通运输线的深度破坏,致使铁路80%的时间不能通车,公路运输也大部分中断。
  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未因为美军实施的各种破坏而停止对前方的补给运输,后勤部队,支前队伍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还是将作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志愿军在组织地面防空火力、空军歼击航空兵力抗击美军狂轰滥炸的同时,志愿军工兵部队迅速组织力量,研究排除定时炸弹、蝴蝶弹、子母弹、四角钉等。
  在美军投掷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炸弹中,蝴蝶弹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定时炸弹虽然威力大,杀伤力强,但容易被发现,还是可设法排除。而蝴蝶弹弹体小,杀伤力强,又非常隐蔽,落在草丛、树林、乱石中很难发现,有的甚至能穿入松土中数十厘米,而且蝴蝶弹异常灵敏,稍碰即炸,排除和清理十分困难。美军投放这种炸弹的数量大,范围广,投下后铺天盖地。志愿军战士在行军、抢修交通线路、或者在作战中,经常会因碰到蝴蝶弹而造成伤亡,有的被炸去了双腿,有的失去了生命。
  为了制服蝴蝶弹,减少人员的伤亡,保障交通运输畅通,志愿军工兵部队以自己的勇敢与智慧,想了很多办法,专门研究怎样排除蝴蝶弹。最初战士们不了解蝴蝶弹的特性,也不知道怎么引爆,就在远处用枪打,只要打到连接杆和尾翼上就会爆炸。但用枪打浪费子弹,大量的蝴蝶弹都用枪打也太慢了。于是,有的战士就小心翼翼的接近蝴蝶弹,用铁丝钩勾在弹体的连接杆上,然后用长绳拉,一拉就炸。后来发现蝴蝶弹极其敏感,不用绳拉,一碰就炸。战士们就用一条长绳中间绑上些扫把等物品,两边用人拉着,像拉网一样地拖,这样排弹非常有效,速度也快。
  为了搞清蝴蝶弹的特性,志愿军战士不顾危险、不怕牺牲,试着拆卸蝴蝶弹,有很多志愿军战士在拆弹过程中,负伤或牺牲。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摸索到拆卸的方法,把敏感、危险的蝴蝶弹拆开,最终制服了这种特殊的炸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在排除各类炸弹的过程中,拆卸了大量的危险性极强的定时炸弹、蝴蝶弹等,搞清了这些炸弹的构造和性能,取得了重要的数据和资料。同时还把拆卸出来的炸药利用到工事和坑道的修筑中。周恩来总理得知志愿军战士以勇敢和智慧制服这些炸弹后,曾经称赞志愿军战士,拆除的不仅仅是炸弹,而是拆除了美国的兵工厂。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以勇敢无畏的顽强战斗精神,粉碎了美军实施的各种破坏手段,排除各种困难,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建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现陈列在抗美援朝纪念馆的这枚蝴蝶弹弹壳,就是当年志愿军战士拆除蝴蝶弹的炸药后留作纪念的,1958年志愿军归国时在丹东火车站把这枚特殊的纪念品,捐献给了抗美援朝纪念馆。这枚蝴蝶弹弹壳作为朝鲜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特殊武器的见证物,在1998年7月,由国家文物定级评审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