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期●神州风采●

上海经济: 世界影响力日益提升

作者:陈 惟


  李克强总理近期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近年来上海不断扩大开放形成的“双通道”——“流入”畅和“溢出”旺,正是中国经济在世界影响力提升的一个缩影。
  “流入”畅
  全球销售额达16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尔福,将其麾下电子/电气系统事业部的全球总部放在上海嘉定的国际汽车城,其全球总裁艾博彬长期坐镇上海,指挥管理团队调度它在全球近20个国家的50多个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的运营。不久前,德尔福这个事业部完成了对FCI集团下属汽车产品事业部的收购,该交易总价值7.65亿欧元,将使德尔福2013年每股收益增加0.24美元。上海市商务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已经有265家投资性公司,40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上海,研发中心351个,总部经济进入了“千时代”,95%以上地区总部具有两种以上的总部功能。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占总数的83%,其中82家为世界500强企业,上海已成为中国大陆投资性公司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地区。
  上海经济转型不仅创造了内生的增量,海外资本持续进入带来的经济“流量”也集聚了裂变的基础。在欧美经济持续低迷的不利背景下,上海却成为吸金能力超强的“聚宝盆”。去年,上海合同吸收外资223.38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实际利用外资15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双双刷新历史纪录。总部经济快速扩张是一个重要的标杆,去年,上海新设投资性公司25家,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BP、惠普、久保田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上海设立地区总部。
  宽阔的开放度使上海成为一个对市场敏感度极高的“触点”,由此创造了强大的“向心力”。德尔福有五大事业部,现在所有五个事业部的亚太区总部都已扎根在上海。集聚上海的理由很简单,中国是未来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目前增速最快的汽车市场。德尔福的全球战略是加大对亚太市场的投入,使亚太区的营业额比重逐渐上升到公司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在过去的5年中,德尔福在亚太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2.4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投在中国。
  辐射亚太和新兴市场是上海经济影响力提升的一个显著标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辐射源”,去年近60家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亚太区总部或亚洲区总部,ABB公司将机器人事业部全球总部设在上海;拜耳公司最近将材料科技事业部全球总部的部分职能转移到上海;新通用公司在上海成立国际运营总部,负责北美以外的所有业务;IBM公司将新兴市场总部设在上海,负责管理150个新兴国家市场;飞利浦公司将空气、水净化处理业务部门和厨房业务部门全球总部设在上海;霍尼韦尔公司将电子材料部门全球总部设在上海;福特公司将亚太及非洲地区总部从泰国迁来上海。2012年,日本企业加速产业转移,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22家,占当年总数的44%。
  与世界经济交融的上海经济与跨国公司总部经济相得益彰,统计显示,总部经济利用外资占上海利用外资总额的近20%,总部经济具有极高的“含金量”,在2011年上海纳税百强企业中有9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IBM、欧莱雅、飞利浦、小松、卡夫、资生堂、瑞表(SWATCH)、辉瑞、埃克森美孚。它们既是市场标杆,也是纳税大户,更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一种象征。
  “枢纽”呼唤着功能“集成”,如何让国际资本进得来、流得快、辐射强,从而实现本地经济与海外经济的交融和双赢,这是上海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新起点。
  “溢出”旺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上海企业进军海外明显加快,民营经济的步伐尤为迅猛,去年占海外投资六成以上。上海鹏欣集团在玻利维亚收购18万亩地的大型农场,目前已经种植的大豆、玉米、高粱等,每年有5万吨进入市场;在刚果(金)开发希图鲁铜矿,如今年产3万吨精铜;而在新西兰收购的16个牧场最近也完成了全部收购程序,这是一个占地8800公顷的奶源养殖基地,可放牧2.5万头奶牛,今后将向当地奶制品生产企业提供大量的固体奶,制造优质奶制品。作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目标,目前鹏欣海外投资总额已超过6亿美元。据上海商务委统计,在2001年底前,上海累计在海外的投资仅有5.1亿美元,到去年底突飞猛进至135.85亿美元,而最近4年的海外投资占总数的75%以上。去年,上海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达到249个,直接投资总额超过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
  上海企业巧借“外力”,到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事务所,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海泽生科技在美国加州建立实验室研发抗心衰药品,已获得美国FDA的证明;复宏汉霖在美国研发生物大分子药物;汇捷文化传播公司在法国、韩国研制化妆品;昆杰五金在美国从事外观专利的设计,之荷时装在法国设计,都显示出上海企业依托国际市场,弥补自己研发设计“短腿”的决心。上海商务委数据显示,去年上海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制造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业,这五个行业占投资总数量的8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上海集聚了较为厚实的产业基础,这成为上海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本钱”。去年上海一批优势产业加快国际化的进程,电子零部件、机械制造、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逐渐迈向国际市场,投资总量达到3.2亿美元。世界经济的一般规律显示,当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时,企业的海外扩张进入了“快车道”,而2008年后经济危机带来并不只是动荡的经济旧格局,还有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基调的新的产业布局正在形成,所以上海经济的这种“溢出”与世界新的经济格局相迎合。海立股份去年投资7000万美元在印度建立空调压缩机厂,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贴近市场建立生产基地,为今后进入印度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夯实基础;纺织、轻工、家电、木制品等上海富余产能向境外劳动力比较低廉的东南亚国家转移,为本市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腾出发展空间,去年有12个项目,投资总量近1亿美元。上海台宏进出口公司在柬埔寨建立服装加工店,去年出口超过1.3亿美元。
  对外工程承包也是上海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最近5年,上海已经连续5年对外工程承包数量超过百亿美元,上海在制造业尤其是电站、港口机械、通讯设备和装备产业中的优势正在转化为承接项目的“利器”。2012年上海连续第5年新签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合同额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03亿美元,位列全国第二名。上海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超5000万美元的大型、特大型项目有46个,合同总额为61亿美元,占全市合同总额的74.5%。其中属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特大型承包工程项目有22个,占大型特大型承包合同份数的47.7%。上海振华重工在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承接工程,目前正在美国旧金山建造海湾大桥的岸桥;上海贝尔也接下了法国、荷兰的电站设备;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去年拿下了标的达2.1亿美元的通用屋顶太阳能发电站项目,这些都显示了上海企业正在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实力。到2012年底,上海累计签订对外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合同额829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501亿美元,涉及的国家(地区)达到17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