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期●纪念“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50周年●
永葆人民军队本色
——数位老指导员共话“南京路上好八连”
作者:秦 明
3月27日,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沪召开学习弘扬“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研讨会,纪念国防部命名“南京路上好八连”50周年,曾任好八连指导员的刘仁福、王经文、王振华、邵金城、黄森;当年参与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解放日报》老记者张锦堂,主持编发这篇报道的报社第二总编王维;把好八连事迹搬上话剧舞台的军队文艺工作者张优,以及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主要演员袁岳,分别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会议由副会长刘苏闽将军主持,老将军韩德彩、江震、阮武昌、苏荣、相守荣、阎道彰、陈华锋、鲍奇以及新四军老战士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
时代在变,任务在变,但艰苦奋斗的传统在好八连传承下来,这与党组织坚持传统教育分不开。第一任指导员刘仁福说,1947年8月6日在山东莱阳组建的华东军区特务团四大队辎重连,就是好八连的前身,1949年5月27日这支部队进驻上海南京路执勤,担负着警卫南京路、延安路、外滩等任务。一次,有个小战士在外滩拾到一分钱上交组织,我用“一分钱”的故事表扬了这名小战士,教导连队战士要拾金不昧,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之后,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度电、一寸布和一两煤成为好八连传统。如今生活改善了,好八连仍奉行“五个一”,只是内容改成了节约一分钱、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和一滴水。当时的针线包也一代代传了下来,并陆续增加了补鞋箱、理发箱。当黄森他们接过修鞋箱时,已经是第37代,连带着交接的还有前辈的故事和激励的话语,以及一张部队进驻上海时露宿街头的老照片。
时代在变,社会风气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抵御香风扑面、花花世界的诱惑和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八旬老人、好八连第二任指导员王经文说,艰苦奋斗不光是为了度过艰难时期,更重要的是这种传统让人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拒腐蚀、永不沾,香风吹不倒,糖弹打不垮,身居闹市,一尘不染,以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人民军队良好的形象,影响和改造社会。王经文当指导员时恰逢好八连被授予光荣称号,荣誉铺天盖地而来,这支小小连队能否保持本色,不亚于“霓虹灯”的考验。我们不能躺在“好”字上,而是找差距,克服薄弱环节。命名后第二年,我们就到安徽滁州山区,开展军事训练,磨练军事技能和意志力。
为了让好八连精神代代相传,八连每年要进行“三大仪式”教育,即新兵入连宣誓仪式,命名纪念日传家宝交接仪式,老兵退伍向连旗告别仪式,做到“播好种子,育好苗子,扎好根子”,教育战士珍惜荣誉,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再创佳绩。2007年10月,连队在浦东国际机场等地参加特奥会志愿执勤活动,一位希腊外宾向连队上等兵陈小松等几名战士提出,想花2000元购买战士的一副领花,小陈他们想着连队的声誉,自觉抵制诱惑,谢绝了他的要求,受到机场工作人员交口称赞。
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学习发扬好八连精神,并将学习好八连与学习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第20任指导员黄森深有感受: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倡导勤俭节约,狠刹奢靡之风,就是要提倡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首在节俭,培养人勤劳朴素的好风尚。奢靡之风,助长好逸恶劳,磨失人的斗志,精神会垮下来。艰苦奋斗更是要吃苦耐劳,重在奋斗,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
“衡量一个人是不是艰苦奋斗,光有艰苦朴素和拼搏奋斗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不是愿意奉献。”黄森说,有些人生活朴素,工作努力,但如果只是为了积累私产或个人升迁,那就不是好八连式的艰苦奋斗。“物资匮乏”年代,我们自力更生开荒种菜,把新鲜菜送给工人、学生,老菜叶子留给自己。我们缝缝补补三年,把省下来的衣物捐给灾区。黄森说:“最根本的还是贵在奉献。”
好八连精神,源于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南京路上好八连”是贯彻“两个务必”的典范,是艰苦奋斗的标兵,是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他们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拒腐蚀,永不沾,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南京路上好八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思想的提升,得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关怀和颂扬。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发扬好八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