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近日,解放日报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参观钱学森图书馆。其实,我们只是一群迟来的参观者,离图书馆正式开馆日已过去两年了。但当我们参观完毕,走出展厅时,都深深地被钱学森同志奋斗、奉献的一生所震撼,被他的崇高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生追求所感动。
钱学森图书馆内的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部分。一件件珍贵的文献、实物、图片都显示了钱学森的科学成就、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立志以国家利益为重
钱学森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擎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钱学森曾说过:“我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他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人民的忠诚,每逢立志必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将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祖国的迫切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他三次改变志向,先学铁道机械工程,后学飞机设计,最后在美国又学火箭、航空,又转航天。每次改变,无不出于祖国的需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美国已成为航空专家的钱学森博士准备回到中国,却遭到逮捕。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也不能放他回到中国。” 钱学森被捕入狱,被关了15天,后经保释出狱,但仍被限制活动,受联邦调查局监视和跟踪长达31个月之久。在展厅内循环播放的“庭审纪录”,更显示了钱学森面对美国政府百般刁难,始终坚贞不屈,英勇抗争,最终他回到祖国。
刻苦钻研敢为人先
在新中国物质技术基础极其薄弱、人才极度匮乏的年代里,钱学森带领大家白手起家,自力更生,攻破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实现了“两弹一星”伟大壮举。
走进图书馆,高20多米的“东二甲”导弹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当我国已有导弹和原子弹后,怎样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难题。经过不断试验和协调,对导弹不断作出改进,适应了装配原子弹的要求,从“东风二号”到“东二甲”,子弹终于装进了枪膛,实施了“两弹结合”的试验。
那是1966年,我国首次原子弹与导弹结合飞行试验。当核弹头在酒泉基地大漠中接入导弹弹体时,哪怕一丝静电都可触发核爆炸。而当时技术总负责人钱学森和聂荣臻元帅在现场,只有具有伟大的献身精神才能做到。“两弹结合”的成功试验终结了我国核力量“有弹无枪”的历史。
钱学森常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真正的创新就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攀登科学高峰。
视金钱名利为浮云
在展厅的一角,陈列着多张钱学森亲手写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辞职信。1956年钱学森受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导弹研制机构),三年后,他便申请免去院长之职,改为主持技术工作的副院长。周恩来总理签发的任命状,赫然在列。上世纪80年代他又请辞国防科工部科技委副主任,并要求不要安排他八届全国政协的工作。由于功勋卓著,人们称钱老为“导弹之父”,他就写信表态,在陈展的信中说:“称我为‘导弹之父’是不科学的。因为导弹卫星工作是‘大科学’,是千百万人协同作战才搞出来的,哪有什么‘之父’。”
展馆中还珍藏着钱老大量的亲笔书信,特别是晚年,钱学森多封推辞各种荣誉、各种职务的信件。展馆墙上列出了钱老为自己定下的“七不”处世原则:不题词、不写序、不参加任何科技成果评审会和鉴定会、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兼荣誉性职务、 不去外地开会、不上任何名人录。他为的是争分夺秒,集中精力,思考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
在展馆的一角,我们还看到了只有六七平方米大小的房间,这正是钱老的书房。更感人的是钱老从1960年搬进北京航天大院,一住就是40余年,直至过世。组织上多次提议为他改善住房条件,都被他婉拒。他常年穿着简朴的蓝卡其布上装和军便裤,用的是一个陪伴他40多年的公文包。这些看来只是一些细节,但无不彰显他的高风亮节和大师风范。
留下丰厚精神财富
钱老的爱国情怀、科学态度、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操,给大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像钱学森这样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爱国知识分子优秀典范,是国人学习的楷模,也是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精神财富。各行各业的人,无论是教师、科技教育工作者、海归出国人员、党团干部,特别是大、中、小学生,都值得去参观学习,党校的学员、干部培训班的成员也应当作为必修课程,学习对照,提高觉悟。
由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软弱无力,社会上某些人追名逐利,唯利是图;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盛行;诚信缺失,道德沉沦。连本来被誉为“神圣殿堂”的大学院校、科研单位,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求名求利,把科研教学置之度外,论文抄袭,弄虚作假。如此模样,又怎么说得上科技创新,培养新人,实现中国梦?!
钱学森一生抱着救国报国的梦。交大求学之初,钱学森一心抱着“铁路救国”的梦想;“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上海,钱学森转学飞机制造;后又转修航空工程,由此确立人生路径。每个人都为实现梦而行,而他的每一步都是为祖国的梦、人民的梦而前进。
这样的伟人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永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