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期●老区采风●

喜看秃岭变青山

——重访新四军战地三里镇吕山头

作者:高照人 陈新彩 严德生


吕山头,地处皖南南陵县三里镇吕山村。虽然,它海拔仅有300.36米高,却是吕山村周围群山中的制高点。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新四军老一团曾在这里阻击日伪军进犯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当年,这里是壕沟道道、弹坑遍地、树木全无、满山光秃的吕山头。如今,此处是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满目青山,欣欣向荣。

山头,对于我这个曾经在南陵县工作多年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常到三里镇,常去吕山村,常登吕山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的清晰印象是:虽然当年新四军阻敌激战的枪炮声已经远去,但由于经过战争的摧残和涂炭,山上山下到处杂刺丛生,乱石垒垒。占地1300亩的荒山秃岭上,几乎看不到一棵像样的树,更看不到一片像样的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大家认识到,我们村曾是新四军军部(吕山土塘村)驻地,也曾是新四军指战员们英勇抗日、浴血奋战的战地。新中国建立都几十年了,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我们对此再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就对不起当年在这里英勇抗日、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先辈们。我们这里地处皖南山区,要想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就要“靠山吃山”,在山场上做文章,在垦荒造林上下功夫,在绿化荒山上花气力。镇党委镇政府集中全镇劳力会战吕山头,苦战一冬春,兴办镇林场。那年冬天,全镇16个村,按照镇里的统一划定的责任范围,纷纷组成垦荒突击队。举红旗,扛铲锹,担箩筐,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浩浩荡荡地开上了吕山头。突击队员们挥铲锹、砍杂刺、挖树兜、担乱石、填壕沟,热火朝天干了起来。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战斗,终于把1300亩荒山秃岭的吕山头,整理成地势平坦、土质松软的宜林地。第二年一开春,镇里又不失时机地兵分几路,一路到县里的苗圃基地,一路到江浙林木竹育苗基地,购回数以万计的杉木苗、檫木苗、毛竹母;又组织造林突击队二战吕山头,经过一周多的突击战,让数以万株的杉木苗、檫木苗、毛竹母,在吕山头扎根安家。紧接着,镇里又挑选了10多个热爱林业的青壮年劳力上山安营扎寨,“三里镇吕山头林场”正式挂了牌。一年又一年,经过林场职工们精心守护,如今1300亩林场上杉、檫、竹成了材啦!

最近,我们在老场长康炳耀带领下沿着山场上的林间小路往吕山头山顶攀登。举目一看,吕山头真的“旧貌换新颜”。山下,大的杉木树已有二尺多围,小的也有一尺多围;树干笔挺,枝繁叶茂;山沟一棵棵毛竹,连成一片,青枝绿叶,挺拔向上;山上,一棵棵檫木,根粗干壮,苍劲挺拔。再环视吕山村周围起伏的群山,更觉“风景这边独好”。我们边观赏满目葱绿的自然美,边感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三里镇老区人民,没有辜负新四军先辈们的期望,发扬不怕困难、不辞艰辛、不懈奋斗的光荣传统,硬是用一双改天换地的手,把昔日荒山秃岭的吕山头,变成了今朝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