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期●扉页●

常到群众中“洗洗澡”

作者:陈思炳



  洗澡,可去尘、洁肤、健身。婴儿出生第三天就给他洗澡叫“洗三”。人到临终入棺前也必须洗澡叫“净身”。可见,洗澡是伴随人终身的需要。还有人把洗澡喻之为“洗心”,贵州石阡城南松明山下有一温泉,泉旁巨石上刻着清朝知府罗文思的题词——“洗心”。来此游览的人,以泉水涤身,不仅有除菌止痒奇效,而且耳聪目明,心旷神怡。洗身能治皮肤之痒,“洗心”才能治心灵之痒。

最近,党中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起,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可是,有的党员干部不乐意“洗澡”。一是不愿洗。自我感觉良好,身上无灰,完美无瑕,喜欢奉承,忌讳批评,唯我独尊,放不下架子。二是不敢洗。把自己身上的缺点、污点暴露在群众面前,亮了“家丑”,丢了面子,降低威信。有的怕“水烫”,群众意见尖锐,态度直率,自己下不了台。三是不常洗。有的领导干部仅把“洗澡”当成一种形式,平时很少到群众中接受批评,只靠一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让同事和群众提提意见,走走过场,且是表扬的多,批评的少,温吞水,不去灰。

不乐意到群众中“洗澡”的人,归根结底,是宗旨意识不强,没有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自认为比群众高明。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90页)到群众中洗澡,让群众看到我们身上的毛病,给指出来,以防微杜渐,头脑清醒,不犯或少犯错误,这样不仅不会降低威信,相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如果把毛病隐藏起来,拒绝群众的批评帮助,毛病越发展越严重,养痈遗患,不仅自身难以治愈,还将招致工作失误,国家和集体利益受到损失,群众怨恨,自己何来威信?相反,展露全身,敞开心扉,敢于亮“丑”,主动接受群众批评,让群众帮助“洗洗澡”,失去的是自己身上的灰尘和病菌,得到的是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至于“洗澡”时,水烫一点,群众的意见尖锐点,也不必计较,听取批评是要有度量的,来自群众的批评,有时难免带点偏激情绪,甚至有不实之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豁达大度,努力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要相信,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批评监督是善意的,尖锐的批评更能使我们警醒,水烫点更能去掉灰尘。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7页)常洗澡才能保持肌体的清洁,常接受群众批评,才能保持思想的健康。“洗澡”贵在坚持,养成习惯,主动自觉,持之以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总难免,承认错误并不丢面子,敢于和错误及时告别才是大智慧。勇于自我批评,欢迎群众批评,视批评为动力,受批评而奋发,我们就会前进得更快,也就一定会更受人民的拥戴。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到群众中“洗洗澡”当作终身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