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期●老区采风●

昔日战地黄花香 今朝旅游好地方

——记灵璧县磬石之乡渔沟镇

作者:胡兴臣

地处安徽省灵璧县磬石之乡的渔沟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干部群众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全面规划,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文明建设成果越来越丰硕,相继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称号,2007年6月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

渔沟镇域113平方公里,与江苏睢宁接壤,虽然地处偏僻,经济落后,但战争年代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张爱萍、韦国清、胡炳云、赵汇川、张太生等所率武装力量不断辗转渔沟大地,对敌伪顽开展斗争。1939年12月间,张爱萍所率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四总队、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一梯队李浩然部以及赵汇川“六抗”第三支队,相继来到渔沟郑巷子会合,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新四军重建后,张爱萍、韦国清所率9旅又到渔沟一带开展游击战争。1944年11月的一天上午,9旅25团伏击了国民党33师赶着马车奔向渔沟北马集子一带抢粮的队伍,该敌1个连被歼,80余人被俘,副团长温克刚被击毙。1944年8月,盘踞在渔沟的苗秀霖部出动2000余人,同国民党33师一起西窜,妄图击彭雪枫师长所率西进收复失地的部队尾部,结果途中被韦国清、彭明治两位将军所指挥的部队打得只剩200多人。1945年4月4日,淮北三地委、三分区又在灵北独立团驻地渔沟郑巷子召开会议,决定用软磨办法解决高楼顽据点,迫使驻守高楼的国民党33师黑夜逃窜。解放战争时期,渔沟地区同样是战略要地。1946年6月,蒋介石全面发动反革命内战,于7月下旬派92旅到渔沟,60旅到与渔沟相邻的朝阳,妄图配合其整个部署,进攻我苏皖边区。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发起朝阳集进攻战,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在司令员兼政委张震同志的指挥下,相继在渔沟境内马集、卓庄、纸房、张寨、郑楼等地,通过切断敌人相互联系、包围渔沟及其以西侯胡之敌、追歼逃敌等办法,紧密配合山东野战军二纵,有效歼灭了美械装备的敌92旅全部和60旅一部计5000余人,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渔沟境内有44座山头,不仅山石资源丰富,而且奇石遍布,特别是所产磬石色如墨、光如镜、声如青铜,音质清脆,余音绵长,为人称道,用其制作的乐器更为历代所珍重。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磬石制作的出土编磬演奏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渔沟镇多届党委、政府领导都坚持依据当地的优势,不断制定、完善规划,落实措施,努力把渔沟建设成发展农村经济的依托,相继改造和新建的7条纵横交错的大街两旁楼房林立,且进行了绿化美化,农贸、禽蛋、蔬菜、服装、奇石等市场形成规模。全镇村村通公路,多处与过境省道相连。即将开通的徐杭高速公路从渔沟穿境而过,将使渔沟与京沪高速铁路、多条高速公路及徐州观音机场连接,从这里通往全国许多地方更加便捷。镇里打了深井,并建起了自来水厂、文教卫生、电信、广电等公共设施,有效促进全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1999年10月,国家计委批准渔沟镇为2000年全国100个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乡镇之一。该镇不断完善总体建设规划,积极引进资金,开拓市场,美化环境,并在“石”字上大做文章,着力打造旅游景点。如今,灵璧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园内有沉积构造、典型岩石、岩石地貌景观、地震遗迹景观、古生物遗迹、地层剖面、构造形迹等多种遗存景观。早在宋嘉祐三年(即公元1056年),有识之士在磬云山南崖依山造象,有观音菩萨及其弟子百余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磬石山西北角郑巷庄南山脚下,为宋代采石坑遗址,渔沟镇在此建起一碑一亭,加以保护。摩崖石刻和采石坑遗址,均成为地质公园的景点。2011年11月,该地质公园已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

渔沟镇在石头上做文章,一直注意把发展石头经济与发展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旅游乡镇的品位,在渔沟北部省道东侧建起了江南私家园林式的一品石苑,在渔沟南端省道东侧建起了占地50余亩的灵璧石汇展中心,临近汇展中心建起了占地60余亩的磬石文化产业园,紧靠汇展中心还建起了石亿城,在与汇展中心南端相邻之处建有占地44.8亩的“天一园”。渔沟镇北省道西侧建起了中国灵璧石(渔沟)国际交易中心,奇石交易大厅面积达12000平方米。不远处有个卓庄奇石专业村,已建起大型园林石集散市场,年交易额达2亿元。眼下渔沟已成为皖北地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中国观赏石协会已于2007年9月授予灵璧“中国观赏石之乡”称号。
随着来渔沟的游客和石商不断增多,镇内外进渔沟务工经商者达3万余人。全镇7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321万元,农民年均收入7094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3倍和8.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