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期●老区采风●

农民种田的贴心顾问

——记启东市久隆镇农技人员倪忠辉

作者:陆凤贤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技服务,怎样适合农民增产增收的需要,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服务,农技人员倪忠辉,凭他自学成才的本领,凭他与农民天天接触的真挚感情,在面对面服务上创造了让农民放心、称道的业绩。

一个为农服务窗口

在启东市久隆镇西市三角口,倪忠辉开了禾盛农资门市部。与一般农资门市部不同的是,他在门口小黑板上,随着农时季节的变化,不断更新内容,作农情农技提示。比如,蚕豆每亩要磷肥多少,配“诱抗素”多少,毛草地种菜使用除草剂的品种与方法,简要告知农民。另一边,张贴着使用“生根液”、“诱抗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与不使用的同类同品种作物对照效果图,吸引顾客浏览和思考。

再看老倪怎样站柜台做生意的。前年立秋前半个月,正当棉花生长搭丰产架子的时段,合作镇农民施志兵告诉他,自己种的棉花仍然黄、瘦、小,丰收没希望了,想改种黄豆。老倪叫他拔一株苗来诊断,问了前期育苗和移栽情况,发现主要是根系不发达,告诉他还有希望。老倪从促进棉株生长内因着手,像中医师那样,开了处方。老施根据6亩棉田的用量,只花了53元,购买了“生根液”、“920”调节剂、“叶面肥”等,用于抢救棉花,促进其加快生长。过了半个月,老施跑来告诉他,棉花长到八九十厘米了,花蕾满枝。当年,亩产值3500元,6亩棉田获2万多元的收入。由于老倪自己要种三四十亩地,平日还要站门市,农民发现庄稼生长发育异常,都带着样品来门市部诊断。经他对症下药,只要回去后认真去实施补救措施,百分之九十以上能扭转作物生长不良的被动局面。

倪忠辉做农资生意,不像一般商人仅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甘当农民的技术顾问,既了解作物当前长势长相,土质肥瘦;又问上下茬纯种还是夹种。这样心中有数后,为顾客挑选合适对路的种子、农药和肥料。选准后,他的叮嘱也多,从商品特性讲到用量用法,虽然一般都有说明书,但考虑到上了年纪的农民大多文化低、视力差,宁可自己烦一点,也要向顾客讲清楚,否则用错了,不仅农民受损失,也影响自己的信誉。他帮农民算过一笔使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成本的对比账:有弟兄俩棉花上治虫,弟弟用生物农药“极品全达”,每桶药水价6元,每亩15元,隔20天治一次虫,前后喷药3次,成本45元;哥哥用化学农药,每桶3元,每亩7.5元,看上去便宜一点,但隔6天喷一次,同样时间内要喷10次,总代价75元,加上人工,用化学农药的成本是生物农药的23倍,而且污染环境。以此说服农民。

一本小试验登记簿

老倪开设的农资门市部坚守“为农服务、增产节本”的宗旨,供应的物资是国内大企业品牌和国际上公认的名优产品,伪劣商品拒之门外。对生物农药之类新产品,他是先在自己田上初试,成功后再物色农户小试,成功后再推广销售,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失。为了不让小试变成对方的损失和负担,他无偿提供试验品,这样农户乐于试验,尝到甜头还会做义务宣传员。这样的小试户有几十个。比如,“诱抗素”是促使作物多结籽、增粒重的生殖生长调节剂,有5户小试,分别用于豌豆、蚕豆、油菜等作物上,普遍反映光开花不结果的少了,豌豆结荚到顶,籽粒比对照组的粗得多;油菜花开重重叠叠,结荚满枝头。据初步测算,成本与增产效果之比,为15,即每10元的投入,就有50元的增收。

盲蝽象是对棉花为害最严重的害虫,甚至使棉花落花落蕾而失收。它像“小偷”,在棉花嫩叶上咬个小洞,便逃之夭夭。种植户明知有“敌情”,就是追踪不到“敌人”。正确发播虫情预报和及时喷药防治,才能将“小偷”现场扑杀。但分散的农民一般很难捕捉到市病虫测报预警信息。每次接到虫情预报,他翻开植棉大户的登记簿,第一时间打电话,把用什么药、怎样防治等内容,传到农民耳边。农民家里的座机电话,只能在吃饭时间打,一次不通隔半天再打,直到对方知道了才罢。遇紧急情况,他把妻儿都发动起来打电话。还要对方告诉东邻西舍、亲朋好友。整个棉花生长前期、中期,除了盲蝽象,斜纹夜蛾发3次,棉铃虫发2次。他这个义务植保员坚守阵地,每次都第一时间报“敌情”,提供最有效的“杀敌武器”。王鲍镇植棉户宋锡芳、郁香两家接到他的电话,治住了棉花盲蝽象,其他植棉户得悉后纷纷找上门来咨询买药,也获得了丰收。

近年来,老倪与加工企业联系,开始搞订单农业,前年帮助村民种好200亩青玉米,由他全部收购,亩纯收入1000元,增加农民收入20多万元。去年秋播,又落实了100多亩的菜苔订单面积,预计亩产值可达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