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期●老区采风●

情系老人甘当“孝子”

作者:张学富 张正才

 

于树良,今年56岁,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历练了坚强的意志;他是一名党员,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他是一名院长,用自己的精力为老人们营造了祥和美满的晚年生活。32岁的于树良自1988年担任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敬老院院长以来,就把这一岗位看作是神圣的,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甘当五保老人的好儿子。吴桥镇敬老院现有五保老人80人,这些对象中有精神不正常的,有肢体或视力残疾的。为了做好五保供养工作,于院长带领一班人,兢兢业业开展工作,让每个老人都能感到家的温暖。他在工作中用热心、爱心、耐心换得老人安心、舒心、放心,赢得了五保老人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于树良先后荣获全国老龄办、中宣部、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六部委联合评选的第二届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江苏省五保供养先进个人、扬州市“孝亲敬老”模范人物、扬州市首届“十大孝星”、“感动江都十大新闻人物”、“江都市劳模”等多项荣誉称号。

热心老龄事业

为了办好、管好敬老院,于树良“以院为家,把老人当亲人”,二十四年如一日,情系老人,乐于奉献,开拓创新,把满腔热忱洒向了这份晚霞事业。1988年初建敬老院时,为了节省资金,于树良事必躬亲,吃住在工地。白天买建材,晚上看守工地,不辞劳苦。2009年重建敬老院时,他也天天到工地检查工程的进展和质量。付出总有回报,在于树良的带领下,敬老院的面积由2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0000平方米,100张床位,卫生间、洗漱间配套齐全,彩电、衣柜应有尽有,入住的老人由最初的1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80人。不仅五保老人喜欢入住敬老院,一些空巢老人也慕名来敬老院寄养。

为了改善敬老院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敬老院在做到绿化、美化的同时,大力开展副业生产。于院长带领工作人员和五保老人种植蔬菜和饲养猪、羊,做到自给有余。为了使老人娱悦身心,敬老院配备了医务室、阅览室、棋牌室和健身场,成为五保老人的乐园。

爱心献给老人

于树良既当院长,又是工作人员,既做炊事员,又当服务员,处处以身作则。他不仅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充满爱心和孝心。他每天向老人问寒问暖,以“孝子”的言行来温暖老人们的心,赢得了老人们“比儿子还亲”的赞誉。他夏天帮老人们洗澡、驱蚊,冬天为老人们关门窗、盖被子。他关心老人一日三餐,为老人订菜谱,尽量安排老人喜欢吃的饭菜,蒸饭软硬兼备,让老人们各取所需,人人满意。他还经常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穿衣喂饭、喂药、洗脸。2005年夏季的一天,78岁的张从茂老人深夜突然胃出血,当时电闪雷鸣,雨注倾盆。于树良连雨衣也没有顾得上穿,就急忙推起三轮车,把老人送到镇医院治疗。一个星期后老人出院了,而于树良却因受凉患了感冒。他先后为50多名老人送终,操办丧事,从穿衣到入殓,从火化到送葬,忙里忙外,一丝不苟。68岁的宗夕发老人在医院弥留之际,于树良日夜守在老人身边,邻床病人的家属以为于树良是老人的儿子,夸赞说“这样的孝子真少见”。每逢老人过大生日,敬老院办酒席为他们祝寿。节日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邀请戏曲爱好者、文娱队来敬老院演唱。

耐心做好工作

做好敬老院工作不仅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2010年敬老院五保老人由20多人扩大到60多人。由于五保老人都是独自生活了大半辈子,性格脾气各异,入院后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于树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首先自己做表率,耐心与老人们促膝谈心,嘘寒问暖,用实际行动感染大家。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一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还经常组织思想交流。经过不到半年时间的磨合,五保老人学会了互相尊重,现在大家终于成了和睦的“一家人”。

去年蔡老太与室友发生矛盾,一时想不开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于院长发现后及时调处,最终消除了隔阂。

为了做好工作,24个除夕夜、春节他都是在敬老院过的。他不仅做好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工作,而且定期走访、看望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关心他们及时为他们提供服务。于树良作为院长,不论在工作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维护了自己廉洁务实的形象,赢得了干群的信任和好评。作为一名党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无私奉献,诠释着“共产党员”这个闪亮的名字,是一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