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期●老区采风●

老区职教扶贫的楷模

——记南通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

作者:杨自度 朱荣贵 林嫒 吴先明

编者按: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创办18年来,本着“培养一人成才,可除一家穷根;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百姓”的职教扶贫思路,先后培养了15000多名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使他们就了业,改变了命运。目睹这一丰硕成果,真令人感到由衷的高兴。在社会各种公平中,可以说教育公平是最为重要的公平。南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在致力老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十分重视职教扶贫,竭力为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配置了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很值得称道的。




最近,南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和南通市教育局像往年一样,为一所特别学校——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发出招生通知,并专门召开会议,宣布: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对从有关县(市)区招进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的300名贫困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除吃饭穿衣费用)。这是迄今江苏省内中专、职校招生中最优惠的政策,体现了对老区贫困生的深情厚爱。

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是南通市老促会本着“培养一人成才,可除一家穷根;培育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百姓”的职教扶贫思路,于1995年以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农村职业学校、江苏省首批四星级职业高级中学——海安双楼中专为依托,经江苏省教育厅、计经委批准所创办的一所特别学校。18年来,南通市老促会及培训中心始终为确保老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得起学、学到真本领、高质量就业而不懈努力,先后使15000余名学生同时获得中专毕业证书和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证书,从而顺利就业,还有1000多人考上大学。这就意味着为15000个贫困家庭拔除了穷根!此外,培训中心还通过开办各类实用技术短平快短训班,成功转移老区富余劳动力8889人,每年为老区家庭增收约2.3亿元。培训中心赢得了老区人民的良好口碑——“老区人民自己的学校”、“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由于历史的原因,黄桥老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因贫困上不起学和中途辍学的现象十分普遍,个别家庭甚至四、五代人中没有出过一个高中生。这就是老区贫困家庭世代难以脱贫的“穷根 ”。

为解决老区子弟上不起学的问题,培训中心从创办那天起,就对老区贫困学生实行了“三减免”政策——培养费按省标每年每人减免1000元(三年减免3000元);减免或部分减免贫困生学杂费;对孤儿、特困学生减免一切费用。办学18年来,不论学校经费多紧张,这一政策一直没变,累计减免贫困生费用5000万元。

南通市和各县(市、区)老促会的老同志们为培训中心操碎了心、跑坏了鞋。在培训中心创办之初,南通市老促会领导就多次跑省有关部门,争取到了4个班(近200人)的中专待遇;他们从社会支持老促会的有限资金中,硬是挤出一部分用于培训中心对贫困生救助。后来,市老促会创建了全省首家符合地方性公募基金会法人设立条件的省辖市扶贫基金会,不断加大对培训中心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前三年已在培训中心三次发放助学款68万元,共资助576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随着基金会实力的增强,今年,市老促会毅然出台最优惠的招生政策,即对2013年秋季入学的贫困学生实行全免费(除吃饭穿衣费用)。此外,通州区、启东市、如东县等老促会还对进培训中心的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在校生活费、回家交通费资助等每人每年600至1500元。市老促会和培训中心在实行优惠政策的同时,还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救助特困学生活动,如每年为60名特困生提供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岗位,每个党员干部负责帮扶一个贫困学生;建立集体帮扶组织,每个教研组(工会小组)帮扶一个特困生;动员有关企业老板结对帮扶等。近五年来,培训中心通过多渠道筹措扶持资金超200万元,被扶持的贫困学生达2000多人次。

来自泰兴的周绍军同学做梦也不会想到,像他这样自幼失去双亲,又断去右臂的残疾孤儿还有机会读中专。培训中心不但免去了他的全部学杂费,而且还发动师生为其解决生活费,定期给予助学金,使他顺利毕业并就业。

朱晓燕同学是启东市东海镇德字村的一名孤儿,2009年在镇、市老促会帮助下来到培训中心学习。培训中心全部免除了她的学杂费,还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使她顺利完成学业并成为一家大企业的统计员……

目前,培训中心有100多名孤儿或单亲家庭学生、300多名父母下岗的贫困家庭学生,还有部分因天灾人祸致贫家庭的学生在读。这些学生在多方关怀下都能无忧无虑地完成学业。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让老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书读是必要前提,而将他们都教育成才则是培训中心的基本任务。南通市老促会根据培训中心的良好基础,给学生配置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出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办学条件、一流教学管理,培养出一流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要求,并千方百计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为了打造“一流办学条件”,市老促会负责人张正联不顾年老体弱,找市委领导写介绍信,去省财政厅、财政部请求帮助,终于得到省、部专项资金支持。市老促会还从市财政筹措到周转金60万元,从省老区开发促进会、省扶贫基金会争取到扶持资金30万元,帮助培训中心添置了磨床、铣床、镗床等大型教学设备。

经过多年建设,现在该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培训中心现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名师15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省技能教学名师11人,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32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中本科生192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1%,硕士研究生和双本科教师21人,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学会会员41人。 此外,学校还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从事英语口语教学,聘请高级技师、工程师来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指导。

面对新时期职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培训中心实行了全封闭管理、全过程控制、全天候服务、全方位育人,形成了“教学严谨、实在,学风浓厚、教风优良”的管理特色。仅从近年来的教学成绩来看:计算机专业纵横码录入法参加华东六省市及香港、澳门地区专业比赛获团体、个人第一名;60多项学生发明制作作品获省市科技发明奖;学生技能中级工通过率达100%。近三年,学生中有66人次获省技能、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有230多人次获市县财会、电子、机电、计算机、英语、机械等专业竞赛大奖。

来自泰兴老区的贫家孩子季伟在培训中心毕业后,在对口升学中以优异的成绩被江苏理工大学录取。在大学里,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本科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东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现在已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的博士、韩国明知大学特聘教授。电气专业的吴常根同学毕业后,由学校安排到广东台展集团实习,学习标牌产品制造技术。后来,他在广东与人合伙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经过十年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他回到海安,在海安高新区购地30亩,创办了注册资金5000万的江苏阿瑞斯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为高铁生产标牌和不锈钢控制板。这家企业中现在有的20多名员工都是从人才培训中心招聘去的……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理想工作

把老区贫困家庭学子培养到毕业,还不算尽责,只有帮助他们都高质量就业、创业,才达到了扶贫扶根的目的。南通市老促会和培训中心始终把毕业生就业率、满意率视为检验扶贫成效的最重要标准,多年如一日地为之奔波。

老区人才培训中心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市老促会和学校领导亲自带队南下广东,北上大连,为学生的就业寻找空间,搭建舞台,先后与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些都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工资待遇高、生活条件好的大型企业,如广东台展、深圳TCL、上海广电、昆山仁宝等。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培训中心逐渐形成了帮助毕业生就业的一整套机制:一是建立了就业用人单位信息库,先后从长三角地区数万家企业中筛选出400多家较好企业,将其基本信息收入信息库,随时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帮助。二是实行订单式培训就业办法,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开设和培训内容,增加最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编入教材,进行定向培养,确保培训、就业一次性到位。目前,学校共开设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五大门类28个专业。三是建立了为学生就业选择企业的机制,帮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四是大胆开拓国外就业市场,与海安国际公司、日本三菱公司、韩国山水公司、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上海分部合作,先后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输送各类人才200多人。

由于人才培训紧紧围绕市场转,因此,培训中心的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落户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招聘。2005年6月,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一下子就从培训中心招走了60多人。在紧接着几天里,日本日立有限公司招聘了40多人、韩国DS公司招聘了50多人,飞利浦半导体有限公司招聘了50多人……负责就业推荐的同志只好与用人单位一一打招呼,抱歉地说:“我们的毕业生已经全部被招聘一空。”“那我们就预订你们高一的学生。”在短短几天里,所有高一的学生又全部被预订一空。

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打开了发展的空间,也根本改变了他们家庭的境况。海安县海南乡的黄继红同学是培训中心第一届财税专业毕业生,她家祖祖辈辈都是贫苦农民。学校将她推荐给台展公司后,她工作非常努力,几年后就当上了采购部经理,年收入数十万元,老家的草房早已翻建成了三层小楼房,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她父亲常常感激和自豪地对人说:“是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让我们一家从贫困走向了富裕。”

机电专业学生王劲松毕业后,先是和父亲一起搞起了农业机具服务工作,两年后有了一些积累,便走上了自己办厂创业的道路,创办了永泰磁材厂。由于他懂技术、会经营,磁材厂的规模很快扩大,现在已发展到了在厂职工300多人、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他不仅自己有了钱,还带动了全村的居民脱贫致富……

亲眼看到培训中心确实为一大批老区贫困家庭拔掉了穷根,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会长、江苏省原副省长凌启鸿感慨地说:“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充分证明,创办职业中专符合国情,可以培养大批有技术特长、动手能力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