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将军名闻遐迩,是著名军事家,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我曾经在粟裕将军麾下,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如今我已年近九旬,追忆跟随老首长征战的日日夜夜,愿将点滴回忆留给儿孙辈,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1941年初,在苏中抗日军政学校学习后,我被分配到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美术组工作,不久发生了皖南事变。事变后新四军在江苏盐城成立了新军部,陈毅任代军长。新四军整编为7个师,粟裕被任命为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整编后,军服务团调整归属于一师政治部,成为一师战地服务团。我们从盐城南下到东台,在东台宣布成立苏中军区。成立大会需要悬挂横幅标语,挂上马恩列斯毛的肖像,这些都由我们美术组承担。在大会上,粟裕师长作了关于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我第一次在台下远远地见到他。他是一位风度儒雅的首长,个子不高,说话慢条斯理,但内敛着足智多谋的魅力。在粟裕师长指挥下,部队从海安、曲塘、姜堰,沿着运河一直向西挺进。途中,服务团一路唱歌,一路刷写标语。行军途中,偶尔也会见到粟裕师长。他有时骑在马上,有时和我们一起步行。白天、黑夜,行军、打仗,与敌人周旋。
我还记得有一次粟裕师长召开干部会议。粟裕师长作报告,在那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他讲话仍是镇定自若,从容分析形势,指出我军应对的战略战术。讲桌旁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同志在速记,她就是粟裕师长的夫人楚青同志。那时她大概十八九岁,身材小巧,十分文静。
1944年1月,我在一师三旅七团和石言办《战斗报》。车桥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反攻时期的重大战役,粟裕师长亲自指挥,7团负责主攻,我们报纸编辑都随部队一起攻入车桥镇。车桥战役的胜利,打通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的通道。
1944年底,我们已转战到洪泽湖边的盱眙。奉党中央、毛主席指示,粟裕率部队到这里,配合盟军大反攻,南下苏南、浙江,建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我调到政治部宣传科后,政治部主任韩念龙说要恢复原三旅的《先进报》,我就到军区去找粟裕司令,请他题写报头。粟裕司令的住处在山区的一个村庄,四面高山,竹林茂密,山泉从屋前流过,房屋倒也宽敞。我一进粟裕司令的房间,就见墙上挂着大幅的军用地图。问明来意后,粟裕司令就给我写了报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粟裕司令。
记得在苏中时,战地服务团作曲家梁平波写过一首歌,歌名是《粟司令带我们打仗,仗仗胜》。我们到苏浙军区时还普遍传唱这首歌。粟司令知道了,就要求不要唱歌颂他的歌,他说自己不过是执行毛主席的战略战术而作战罢了。他就是这样一位很谦虚的人。我画了一张跟随粟裕司令征战的路线图,也是我新四军一师的转战图,从抗日战争开始,到解放上海结束。十年转战浙、苏、鲁、豫、皖、沪,走了十万八千里,都是粟裕司令带领我们一直打胜仗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在朝鲜抗美援朝5年,任23军政治部文化处长。粟老总当解放军总参谋长,一直没机会再见到他。1963年的一天,我们出版社接到电话(当时我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副总编),说粟裕同志要来我社参观,因为我是他的老部下,指定由我接待。早晨九点多,粟裕同志现身在我们社的会议室。他身着一套蓝色中山装,没戴帽子,一头黑发,举止文静。粟裕将军询问了我在一师服务团的情况,我回答说:“战争年代遇到你的机会不多,战争太紧张了。”他说:“联系群众不够,官僚主义啊!”接着,社里的秘书拿了不少画册给他看,他一页页翻阅。我们当时送给他3本书,有《上海博物馆藏画》,赵宏本、钱笑呆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贺友直绘《山乡巨变》连环画宣纸精印精装本,是我们社里的代表作。没过几天,粟裕派警卫,把《上海博物馆藏画》还给我们,还附了一封信。这封信我至今还保存着。后来我揣摩,上海博物馆的画册定价是240元,这在当时是很贵的,基本是出口外销。而连环画大约0.60元1本。可能出于这个原因,粟裕同志才会有退书之举,可见老首长的一片廉洁之心啊。
此后,每当粟裕将军来上海休养,我们这些老部下总会去探望,他对我们十分关心,询问工作和生活情况。
大约在1983年,粟裕同志又到上海,我们去探望他时,他提起了抗日战争中的一段往事。他告诉我们,1944年那5位美国B2轰炸机飞行员中的3位前年到北京,想去探望他,但那时他在青岛养病,没见到。我说:“5个人当时从苏北三师护送过来,我们七团驻邵家庄,我与石言搞《战斗报》,我为他们每人都画过素描像。他们很惊讶,敌后有新四军,新四军还很有文化,说他们回到重庆后会告诉别人。”粟裕说,其中年龄最小的少尉和另一位中尉已去世了,一位经商成了富翁。我回忆起1944年粟司令让我七团在北面林溪,特地开了一个欢迎盟军战友的会,粟司令在大会上讲了话。同时,还把我们缴获的许多枪炮武器开了一个小型展览,好让他们了解我们在敌后作战的成果。我那时作为记者,特地坐船去参加了这次活动,5位飞行员也是与我一起去的。这5位飞行员后经我团派了1个班,护送到安徽二师,又由二师派人送到湖北五师,再由五师转送重庆,使他们安然抵达大后方。
粟裕将军离开我们快30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不时在我眼前浮现,每当想起在他率领下征战大江南北的艰难岁月,总让我激动不已,作诗一首,以示心情。
抒怀
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几得数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