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期●文化战士天地●

难忘茅山战斗岁月

——记新四军女兵史毅

作者:许小毅


史毅,原名李毓和(学名李韵淑),1923年1月28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西省贵溪县。祖父辈经商,由江西到上海,家境尚属宽裕。但她年仅4岁时父亲就病故了,是坚强的母亲硬撑起了抚育三个子女的重担。她常对史毅说:给你交的学费(当时都是交银元)垒起来比你的人还高了,你要懂得珍惜,好好读书。她有一个很朴实的愿望,不仅要把子女养大成人,而且要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以,她经常给子女们讲述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作为长女,史毅总是很懂事地回答母亲:“妈妈,您放心,我长大了一定要学岳飞精忠报国,一定要赡养您老人家。”她聪颖加勤奋,考进了上海市立务本女中附小,这个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颇有名气、不易考进的学校,这对她的母亲是个很大的慰藉。

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北京各大、中学校的学生们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走向各地宣传抗日。在上海的街头,史毅被他们的激情深深地吸引了,她钻进密密的人群,看着他们高举手中的旗帜,揭露日本强盗侵略中国的罪行,高呼“打倒日本”、“抵制日货”!她热血沸腾,跟着怒吼。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寇占领了上海,杀戮同胞,奸污妇女,烧毁房屋,掠夺财产,丧尽天良的行径令人发指。最让史毅难忘的是,有一次,一个上海人拒绝向日本人行鞠躬礼,竟被日寇当场殴打刺死。嚣张的日本鬼子还挥刀刺向中国国旗,发出狰狞的狂笑。史毅义愤填膺,恨不得扑向日寇,撕碎那帮野兽。在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她积极参加慰问伤兵、发动募捐、抵制日货等活动,还以歌咏、演剧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亡,唤醒民众。1940年7月,在地下党员金德的组织带领下,17岁的她告别了母亲和弟妹,来到新四军驻地茅山,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女战士。从此她唱起了新四军军歌:“光荣北伐……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为了激励自己的斗志,她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李毓和”改为“史毅”。

史毅与一同从上海来的青年被分配在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服务团。不久,她被调到政治部宣教科担任《火线报》的缮写员。或是工作需要,或是有意识的培养,没几天,她与特务连的文化教员杨士林被借调到组织科,帮助复抄司令部、政治部全体中共党员的登记表。短短几天的时间,史毅和杨士林都深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虽然这些共产党员的出身、经历各不相同,有工人、放牛娃、童养媳,有背叛地主、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有来自海外的爱国侨胞……字里行间,没有丝毫的夸张,朴实无华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们今天投身在抗日救亡的战场上,不仅仅只是为了打败日本鬼子,为了自身的翻身解放,他们都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为解放全人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一张张登记表闪烁着理想的光辉,在默默地教育着、启发着、引导着她。

史毅回到宣教科后担任了《火线报》编辑。为了提高自己对党的认识,她向老同志借了一本油印本《共产党人》,抓紧点滴时间学习。为了坚持出报,上级要求报社同志分散隐蔽在老百姓家。一天,史毅刚走进村里一位大娘家,不远处的日本鬼子就朝着村子袭击过来了,大娘急中生智,喊道:“闺女,坐下烧锅!”接着她十分迅速地打起一桶水倒进了锅里。史毅正点着火,鬼子闯了进来,嚎叫着“新四军!新四军!”到处翻箱倒柜地搜查,但一无所获。史毅就在敌人的眼皮下,被大娘机智地掩护过去了。不久,史毅和主编谷力虹又遇上了敌人的突袭,但是,危机四伏的环境并没有吓倒他们,《火线报》照常出版。

《火线报》是三日刊,为了及时登载新华社电讯,传达党中央精神,报道战场信息,传送胜利捷报,工作人员通宵编写、刻印是经常之事,用三根灯芯草浸泡在棉籽油里点火照明。因为灯光微弱,双眼必须高度集中,连续工作几小时,就会头晕眼花。史毅的视力一天天下降,以至严重近视,双眼都只有0.1的视力了。然而,让人欣慰的是每期《火线报》都如期出刊。

1941年2月21日清晨,史毅刚整理好内务,打好绑腿,突然传来一阵枪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归美桥方向窜来一路日军,直扑西施塘;和桥方向也窜出一路日军,已抵达西施塘西南约300米的大元地,架起机枪猛烈地扫射着。罗忠毅旅长冒着枪林弹雨亲自指挥机关迅速转移。史毅和潘咏秋、柳肇珍等战友们遵照命令上了路。船刚开出三叉河口,准备驶入黄渎港时,不料狡猾的日军已偷越过了楝树港,在黄渎港对岸的牛头纹上架起了机枪,对着船只猛烈地扫射起来。瞬间,子弹雨点般地射向她们,前面一条船上的同志纷纷倒在了河中,其中有一位是和史毅一起担任《火线报》编辑的战友巫恒达,是受他哥哥的影响从大后方重庆国民党部队来到了共产党新四军二支队。这边,史毅和潘咏秋刚跳上岸,便听到一阵叫喊声,原来是会计陆冰娴跌落水中,双手在水中乱划,她俩冒着弹雨立即折回身,用竹篙伸向河中救战友。不料河堤又陡又滑,拉了几次,不但没把陆冰娴拉上,两人反倒滑入水中。刺骨的河水淹没了史毅,顿觉天旋地转。幸好此时服务团的陆刚过来,把她们全拉了上来,跳上离堤坝最近的一条船。但不幸的是,体弱的陆冰娴上船后不一会儿就离开了人间。史毅还未擦干泪水,子弹又呼啸着从身边划过,她们迅速上岸,遇上了柳肇珍(罗忠毅之妻)。敌人疯狂扫射,她们只好又跳下船,不料子弹击中了柳肇珍,鲜血喷涌而出。她挣扎着从胸前掏出一个被鲜血浸透的小包,吃力地对史毅和潘咏秋说,“我不行了,把它交给老罗,叫他多保重,要多打鬼子”,便合上了双眼。史毅和潘咏秋两人偎依着,伏在船舱里。枪声渐稀,罗忠毅旅长率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兵。敌人伺机反扑,又是疯狂地扫射,史毅她俩不顾自身安危,又冒着弹雨,救起了五位伤员。在船工的帮助下,她们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千方百计找到了当地红十字会开办的战护所,使战友们得到救治,保全了生命。

史毅永远忘不了牺牲的战友巫恒达怀着强烈的爱国精神,从后方奔赴前线;忘不了战友柳肇珍倒在血泊中的留言;她也永远不会忘记罗旅长面对牺牲的妻子,忍住眼泪对战士们说:“你们把她和其他人掩埋在一起,我不再送了,还有任务等待我……”

1941年4月,史毅实现了她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41年11月28日凌晨,史毅和女战士们刚起床,不远处传来了密集的枪声。她拿起枪,刚出门,就见到通信员传令马上集合,向东西长荡湖畔转移。原来,日本鬼子趁着漫天大雪,分东北、西北、西南三路奔袭塘马村,企图消灭新四军6师16旅旅部和苏南党政军机关,情况十分危急。史毅与战友们来到了塘马村东面的桥边,罗忠毅、廖海涛两位首长正指挥着众人撤离。炮声隆隆,弹如蝗飞,一场血战在所难免。敌人一次次被打退,而我们的部队也遭到了很大的伤亡。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刻,两位首长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罗旅长要廖政委撤退,廖要罗撤退,谁也不肯撤退。为了同志们的安全,他俩双双牺牲在苏南宜兴县塘马战场上,在他们的肩上还背着已经牺牲的同志的冲锋枪。
在塘马血战中牺牲的,还有史毅一起从上海来的战友杨士林等,他们的英雄事迹震撼山河,可歌可泣!史毅深深地怀念着共同浴血奋战的战友,永远铭记着战场上“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

江南的岁月,血与火的洗礼,令史毅刻骨铭心。她曾动情地说:“我一生情系新四军,军歌一曲唱此生。永远难忘江南茅山的战斗岁月,大江南北留下了我和战友们的青春、汗水和鲜血!”

2003年10月,81岁的史毅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