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期●人 物●

“你真像当年的新四军”

——记北京309医院医生、离休干部杨冠群

作者:徐守祥 杨建新

提起北京309医院普外科医生、离休干部杨冠群,凡是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经他医治过的伤员和病人以及有过接触的人,都赞叹不绝。从杨冠群40多年为民行医的生涯中,我们又看到了当年新四军的精神和作风。

1947年初,在杨冠群高小毕业那一年,语文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题目为“毕业后”。写什么好呢?他思绪万千,他想到了1944年的夏天,鬼子下乡扫荡时一把火把他家的房子烧成一片废墟。后来,新四军东南行署的吴部长对他家人又是问寒问暖,又是安慰鼓励,临走时还拿出几千元新四军流通币送给杨冠群的父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他就感到日本鬼子可恶,蒋匪军可恨,而新四军是穷人的队伍。

想到这些,他的泪水模糊了双眼。他在作文中写道:“日本鬼子虽然打败了,但国民党反动派仍在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毕业后,我也要参加新四军,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让全国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1947年,江海公学招生,他听说进了这所学校就等于参加新四军了,就积极报了名。杨冠群年龄虽小,但头脑活络觉悟高,在江海公学学习不久就被推荐到了华中医校学习。经过医校三个月的学习,在杨冠群刚满18岁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杨冠群不仅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在业务学习上也有很大的进步。

1948年11月中旬,淮海战役打响了,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敌我参战人员最多的一次。华中第一野战医院,平均每天要接受80多名伤病员,杨冠群所在的外科手术室要接受10多人,这是对每一个医务人员的极大考验。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有时几天几夜不合眼。领导和同事们考虑到他年龄小,让他尽量少加一点班,但他执意不肯。他说:“救死扶伤是你们的职责,也是我的职责,我年龄虽小,但我扛得住。”他和老同志一样,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在整个战役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经过他们医院收治处理的伤员有5000多人,其中经杨冠群他们手术治疗的就有1000多人。

廉洁行医,不求回报,这是杨冠群多年行医的准则,也是他一生奉献的真实写照。上世纪70年代后,许多病人或在手术前,或在手术后,或在出院时要塞红包给杨冠群,他一律拒绝。实在推不掉,他就暂时收下,在自己的工作手册上记下床号、姓名,把红包交给外科教导员退还。这样拒收或上缴红包的事情共有300多次,金额近10万元。与他一起共事的孙教导员在和他聊天时,感动地说:“你真像当年的新四军!”杨冠群感慨地说:“我们这些当医生的,只有精心为病人服务的权利,没有任何收受他们钱物的理由。”

1983年9月,正在青海格尔木22医院的杨冠群所在的医疗队接到通知,要求他们火速赶往西藏坨坨兵站卫生所,对复员出藏的老兵和新到西藏的新兵做好高原反应救护工作。杨冠群与卫生所的4位同志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巨大困难,特别是身体上的严重不适,在45天里共帮助转运了3500多名兵员过站,平均每天接待70多人住宿用餐。由于工作做得过细,没有一个人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

一天,兵站汽车五团卫生所来电话,要求医疗队立即派人去抢救一名重伤员。这名司机在抬一百多公斤的发电机时滑倒在坡道上,左踝关节被发电机压成粉碎性骨折。杨冠群和副队长王富一起火速前往卫生所,一看伤员伤势果然严重,如不及时手术治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卫生所一没有麻醉医生,二没有骨科医生,三没有完备的器械设施。有人提出把伤员送到格尔木医院,杨冠群考虑到格尔木医院条件虽好,但病员经不起长途颠簸。他同王富商量后,果断地说:立即就地手术治疗,麻醉任务我来承担,手术由王副队长做,我来协助。杨冠群认真麻利地对病人进行了麻醉,接着又非常协调地协助王富进行冲刷伤脚、酒精消毒、修剪剔除污染的软组织,对碎、断的骨头和骨片一一进行复位,固定。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手术终于成功了,病人得救了!杨冠群和他的同事们也开心地笑了。

1987年初春,杨冠群与内科主治医生吕秋兰奉命带领一支医疗队去支援安徽老区岳西县三河区卫生院,这是他第五次参加医疗队。当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动情地说:“老区人民过去为革命不惜流血牺牲,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为他们服务呢?”

杨冠群除了周密安排好医疗队人员的工作外,还主动承担一些较大的手术。一次,卫生院抬进来一位30多岁的年轻病人,面色苍白,口唇绀紫,满头冷汗。杨冠群检查后发现该病人脾破裂内出血比较严重,必须立即手术治疗和急需输血。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血源,大家心急如焚。杨冠群急中生智,吩咐两位助手在打开腹腔后,用消毒碗把血舀出来,用多层纱布过滤,经过严格的消毒后,再回输给病人。杨冠群把病人的腹腔打开后,回收了2000多毫升的自体血。通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当2000多毫升的自体血回输到病员身上时,病人终于转危为安了。病人的爱人向杨冠群他们磕头致谢,乡干部代表乡村和病人全家送来了一面锦旗,锦旗上绣着“感谢309医院医疗队,感谢杨大夫,我们老区人民永远不忘共产党的恩情”。

1992年3月,离休后刚从外地疗养探亲回来的杨冠群,在家中接待了北京海淀区医院院长周生,他向杨冠群反映了他们医院目前医务人员青黄不接,特别是普外科更为突出,不仅人手少,还缺乏骨干力量,很想请杨冠群到他医院工作几年,一方面帮助做手术,另一方面培养一些骨干医生。杨冠群心想:我还有余热,我还能为医院作点贡献。他再三向周院长表明,我去你那里工作可以,但不能有任何特殊的待遇和额外的照顾。杨冠群第二天就到医院上班了。周院长派了全院唯一有较高学历的内科大夫陈川江和两个新来的年轻大夫作他助手。通过杨冠群的热情传帮带,3位年轻人很快提高了医疗技术。

此后8年,杨冠群在海淀区医院共做了大小普外科手术500多例,都是安全无事故,他收到病人的表扬信和感谢信30多封,锦旗40多面。医院为了表彰他的敬业精神,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接过周院长手中的证书时,杨冠群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真正丰富多彩的离休生活,也使我找到了最好的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