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节、桃花节、油菜花节、牡丹节、江鲜美食节、龙船节……近日,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只见由政府主办的各种各样“节”频频亮相,热闹非凡。这些名目繁多、大大小小的活动大多兴师动众,耗资不菲,花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
其实,各地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方特色、特产举办一些活动,扩大对外影响,打响品牌,增加百姓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无可非议。但目前一些地方不顾客观实际,办节中讲排场、比阔气、争规格、论档次,形成一股公费办节的攀比之风,出现了滥、乱、奢的不良现象。有的地方挖空心思“寻觅”历史人文景观“装扮”地方特色,为突出自己涂脂抹粉;少数地方乱点鸳鸯谱,搞“拉郎配”,只要与本地沾点边带点故的(哪怕是传说、神话)都翻出来为己所用,抬出来热炒一番。还有的同一个节,多家争办,甚至几天内各地同办一样内容的节,“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少地方办节场面比宏伟,仪式比隆重,出场领导比职务,募捐商家比财富,参与人数比多少,严重劳民伤财,有悖执政为民、惠民富民的执政理念,推助了奢靡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长。
公费办节活动如此滥、乱、奢,着实让人警醒,主导其事的政府部门难辞其咎。无论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还是要打造“招商名片”、“旅游品牌”,多半是将办节活动庸俗化,是念错了经济发展的经,走歪了繁荣文化的路,违背了节俭意识。与其热衷搞劳民伤财的这个节那个节,不如集中财力和精力,踏踏实实为当地百姓解决好诸如住房、上学、医疗等等的实际困难,多做些利民惠民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