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经济与文化犹如人行走之双足,鸟飞翔之两翼,是农村平稳、快速、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两部分。据报载,近年来,湖北红安县农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种文化”活动,因地制宜培植民间文艺队伍,让文化“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目前全县共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队伍70余支,演出人员2100多人,各乡镇建立了腰鼓、楚剧等文艺团队,久违的传统艺术“皮影戏”等也重新登台亮相,深受群众欢迎。这是令人欣喜的好消息。
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要重视文化这个软实力对农村的影响力。广大农村和农民更需要文化的惠泽和浸润。反观以往,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或重城市轻农村,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薄弱,农民看书难、看报难、看戏难的现象相当普遍,即使“送文化下乡”也是热闹一阵子,随即偃旗息鼓。久而久之,不仅造成农民对文化的冷漠,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没了活水源头。
由此看来,要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光靠“送文化”是不够的,而应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既发挥城市的优势,丰富文化下乡的内容,更要调动农村自身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内生机制,着力于开展“种文化”的活动。这需要强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自身的文化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适应农村文化发展的基层文化队伍,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不断增强农村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真正促使文化在广大农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孕育出灿烂的文化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