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期● 老区采风●

蟹乡昆山绰墩山村

作者:吴贻文 王玉红

昆山绰墩山村是阳澄湖大闸蟹的故乡,但它长期不为人们所知。如今,这里从创办了“渔家灯火”餐饮业基地后,只凭“一只蟹”引来了四面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熙熙攘攘为蟹来,匆匆忙忙带蟹走。
       现在的绰墩山村是在2000年由原来的绰墩山村、车长村、协心村、富圹村和渔业村合并而成,占地11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人。200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11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4500元。而在1978年,村经济收入仅1.8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70元。人均年收入翻了85.3倍,发生了巨变。
       过去的绰墩山村,村民主要靠种田、捕鱼、养殖为生,村民收入不高。而渔业村有6000多亩水面,40多户渔民在傀儡湖养鱼捉蟹,生活还好。2000年,傀儡湖改为昆山市水源,禁止捕捞,大大影响了渔民收入。如何找出一条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2002年5月,渔业村的党支部书记刘雪龙,兼任了绰墩山村、芙蓉居委的支部书记、巴城镇阳澄湖旅游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和村委会主任陆剑明等村干部一班人,反复讨论研究,既看到村民不断上访、群众收入不高,村里工作难以开展,又发现渔民陆继俊、姚福明、周福龙等在市政府禁止在傀儡湖捕鱼后,利用小渔船做水产品买卖和开小餐馆,生意很好,于是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充分利用阳澄湖一片风水宝地,在湖边滩地建造渔民的生产、生活基地“渔家灯火”,让他们捕鱼养蟹、开饭店做生意,招揽上海、昆山、苏州游客来巴城吃蟹、休闲度假。经和村民代表几次商讨,刘雪龙书记带领他们到淀山湖镇、周庄、太湖边的光福镇参观学习。
       他们看到光福镇的一个由渔民建立的船上用餐市场,效益可观。大家认为凭阳澄湖水质养的蟹、鱼、虾产品,靠近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的地理优势,打开市场不成问题。回来后,他们即向巴城镇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得到支持。随即用村委会借来的1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阳澄湖东边一块荒地上建设一个码头,用入股方式征集到5000万元资金,建造经营餐馆、水产业的船舫,吸引了广大游客,营业逐年繁荣。目前的“渔家灯火”市场有104条餐饮船舫,营业面积11.6万平方米,安置800多名渔民和村民就业。每年秋季后,吸引各方游客20多万人次来度假、消闲,加上销售水产,营业额达4亿元,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也在850多万元,使贫穷之村走上富裕之路,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绰墩山村现已形成依托巴城阳澄湖大闸蟹、清水虾、桂鱼等“一蟹八鲜”的知名品牌。同时,利用国家级文保遗址——绰墩山6000年古稻田、千年佛地崇宁寺等原绰墩山古老文化设施,规划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渔家灯火”生态一条街观光农业发展之路。
       目前,该村建立在阳澄湖畔的环村林带已绿树成荫,林间小道种植的一串红、山茶花、铁树等各种花木枝繁叶茂。占地155亩的生态农业园里,集垂钓、餐饮、观光、住宿于一体,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占地220亩的生态果园基地,种植枇杷、橘子、时令蔬菜,到2010年要扩大到500亩以上。今后还要开发水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不久前,苏州市委书记王荣来到该村,看到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他高兴地说:“我到农村,看到绰墩山村天是蓝蓝的,水是清清的,村民安居乐业,真是个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