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披露,全国各地将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给他的汇报信中作出重要批示,称赞十佳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难能可贵。这是对全国大学生“村官”的巨大鼓舞。
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党和国家年轻一代的优秀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前景广阔,形势喜人。但也要看到,在有些地方这项工作仍进展缓慢,有些大学毕业生担心到村任职 “下得去,上不来”。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为有些先进地区的经验可以借鉴。
据《新华日报》2008年10月8日报道:江苏省连续两年选拔千余名大学生担任村官。近年的公务员招录中,省级机关和南京市级机关有1/3以上的职位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最近,省委又正式部署从基层公开选调优秀公务员充实到省级机关……连续的大动作,释放出强烈信号: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这样就让大学生“村官”既“下得去”又“上得来”,让人才流动的机制活起来。
长期以来,各地优秀人才大多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尤其在最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报考省级机关、大城市机关公务员的人数一增再增,而报考乡镇公务员的大学生相对就少得多,有的乡镇甚至面临着招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局面。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就更困难了。究其原因,公务员流动中存在的政策壁垒无疑是一大障碍。一些地方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人才的通道阻塞,致使优秀人才沉下去、上不来。这种状况应当改变,也正在改变。
农村基层最缺乏人才,也最能锻炼人才。实践证明,在农村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比较强。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包括中高级干部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农村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说农村基层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天地并不为过。
不论是通过制定优厚政策吸引大学生到村里去,还是通过畅通渠道把基层优秀人才选调上来,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都是迫切需要的。在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工作中,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下得去”与“上得来”的关系,打通上下流动的渠道,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不仅有利于激励基层一线干部安心工作,而且也有利于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建功立业、成长成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