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期●采 珠●

七旬老人抄巨著 百余万字寄深情

作者:程峰 许少明

七旬老人成城在抄《毛选》

大场镇大华社区书法沙龙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书画摄影展”中有一套展品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欣赏,这便是十四本用小楷抄写的《毛泽东选集》。出人意料的是,这套约百余万字的《毛选》竟是出自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七旬老人之手。
        今年74岁的成城老人是一名普通退休工人,他用正楷手抄的《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选集》笔迹清秀、工整有力,其中的《毛选》被装订成了厚厚的十四大本,颇为壮观。书中的一笔一划,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与原书无异,令人不得不击节称赞成老的功力。用毛笔手抄大部头的伟人著作,对文化程度不高的成老来说,可谓是一座几乎难以逾越的人生高峰。对毛主席无比崇敬的成老笑称自己是在进行一场“小长征”。他说:“对党的无限挚爱是我得以坚持抄写伟人著作多年的根本动力。比起长征、抗战和解放战争,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常说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我就把手抄《毛选》当做自己的‘小长征’”。
      成老退休后曾在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书法班学习,并与执教该班的吕庆松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4年的一天,吕老将自己手抄四大名著的事告诉了成老,成老得知吕老已抄写了传统文学著作,便萌发了以抄写当代伟人著作的方式来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的念头。不久之后,成老便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为了表达对伟人的敬意,成老在接下来的整整三年里不顾劳累,拖着曾受过重大工伤的身体,坚持不懈,终于赶在十七大召开之前抄完了五卷本的《毛选》。
      成老每月只有不到1500元的退休金,为了手抄《毛选》,他花去了2000多元购买笔墨纸砚。三年里,他迈过了“小长征”中的一座座“崇山峻岭”:他每天要伏案手抄将近八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右手腕关节长出了厚厚的老茧;由于一吃完饭就坐下来写,他还得了胃病。由于写的是蝇头小楷,成老的视力也逐渐下降,眼镜的度数由200度加深至500度,因此不得不在抄写《毛选》的最后一段时期缩短伏案时间。更令人感动的是,家中没有空调的成老在高温的夏日,生怕用电风扇会吹动宣纸,影响写字,便不开电风扇,光着膀子坚持完成八小时的抄写。
      抄写近百万字,要想一字不错,确实是一件令人生畏的事。起初,成老在抄写的过程中经常漏写、错写字句,且时常会分心走神。但他以毛主席的“长征精神”不断勉励自己,坚持不打退堂鼓,并改进了很多抄写方法,例如把一张中间挖空的纸片放在原著上,写一行,移一行,以避免写错。同时,他还经常写关于抄写伟人著作的心得体会,不断总结抄写过程中的得失,一套无任何疏漏、错误的手抄《毛选》由此诞生。
        这一本本精美的书法作品不仅凝结了成老的许多心血,更是他一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他说,自己的一生全靠主席的伟大决策,自己对主席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抄写主席著作既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主席的伟大思想,也是为了报答主席和党的恩情。
      1949年,上海解放后,年仅14岁的成城因为家境贫寒独自一人从江苏兴化来到上海谋生,成了卖大饼的小贩。本来只求温饱的他没有想到,党和政府很快就给他这位外乡人安排了正式工作,让他进一家国有纺织机械厂担任司机,所在单位也给他提供了读夜校的机会,使他学完了初中课程。“解放前,我们穷人吃不饱,穿不暖,家里没钱供喜欢读书的我继续上学。解放后,党给了我一份固定工作,还供我读书,我真正翻身做主人了。”成老激动地说道。
(原载2009年1月13日《上海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