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我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去拜谒胡耀邦墓。从九江市驱车,沿昌九公路前行约70公里,在一个叫米粮铺的地方左拐不远,便是著名的共青城。
汽车进入共青城,车窗外到处是一簇簇盛开的红杜鹃。我们下车寻找向导,一位老者得知我们要去拜谒胡耀邦墓,便主动为我们引路。老者姓何,很健谈。他告诉我们:1955年10月,98名上海知青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这荒无人烟的鄱阳湖畔开荒扎根,建功立业。不到40天,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就从北京赶来看望大家。他与青年们一道进茅棚,喝稀粥,吃萝卜干,促膝谈心。他鼓励队员们说:“现在,我们前进路上还横着两条‘大河’,这就是愚昧和贫穷。同志们,我们一定要下决心闯过这两条‘大河’,也一定能闯过这两条‘大河’。”应垦荒队员们的要求,耀邦同志用山竹夹着棉花当毛笔,蘸着墨汁,在一位同志的笔记本上题写了“共青社”三个字。直到皓月当空,他才向队员们道别。
何老记忆犹新地说,耀邦同志最后一次来共青城,正逢共青人扎根30周年纪念日。面对当年湖滨荒丘上崛起的一座新城,耀邦同志无比高兴,他拿过当年为那位同志题名的笔记本,挥笔为共青人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六个字。如今“有志者事竟成”这六个字,已成为共青城新老建设者们的座右铭。
一会儿,何老手指前方说:“耀邦陵园到了!”陵园被青松翠柏环绕,清雅幽静。它地处共青城富华山上,东瞰鄱湖,北临庐山,西枕原隰,青山碧水,钟灵毓秀。
我们绕过曲径,登上台阶,耀邦同志的陵墓立刻便呈现在眼前——
墓碑共重73吨,为花岗岩材质,高4.43米,底边长10米,呈三角形,如同一面展开的旗帜。墓碑上雕刻着中国少先队队徽,中国共青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右上方雕刻着胡耀邦同志的头像。
站在高大巍峨的墓碑前,仰视胡耀邦头像,我们不由默诵他在1985年10月15日写给共青垦殖场新老建设者们一封信中的铿锵话语:“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出息的当代中国青年,都应该从你们的奋斗历程中悟出一个不朽的真理:中国青年的光明前途要靠自己用双手去开辟,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要靠自己用双手去开辟,让我们继往开来,再展宏图,一往无前地为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英勇奋斗。”
墓碑下部的墨晶玉花岗岩上,镌刻着由中共中央委员会撰写的《胡耀邦同志生平》。这位1915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南浏阳文家市中和乡一个偏僻山村的贫农家的孩子,不足14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他担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时,不足18岁,长征时,还不满20岁,是实实在在的“红小鬼”。1989年4月8日,正在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胡耀邦同志,由于突发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于15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73岁。噩耗传开,举国悲恸。
胡耀邦同志一生光明磊落,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文革”中,他受到打击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在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期间,坚决地组织领导了全国平反冤假错案,使大批遭受冤屈和迫害长达几十年的老革命家、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得到了平反昭雪。
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胡耀邦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次年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他主持制定了有关农村问题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参与主持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等,为改革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胡耀邦同志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铮铮铁骨,激励着后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征途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