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有流行语。近年流行语中声势很大涉及面很广的,无疑是“山寨”两字。从“山寨”手机,到“山寨”明星、“山寨”歌星、“山寨”春晚、“山寨”文化,再到有人异想天开说要放一个“山寨”人造卫星玩玩……简直是四方竞出“山寨”版。
“山寨”版究竟是啥东西?它包罗万象,涵盖各领域,既普通又复杂,目前似有什么事情都往“山寨”这个筐里装的趋势,所以,对“山寨”版要作具体分析。
先说“山寨”手机这类电子仿冒品,它不是新鲜事物,更不是新生事物。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南方某些城市曾频频出现,不过,那时人们都叫它“水货”,“水货”者即假货也,虽然难听,倒也直白。如今戴上“山寨”这顶帽子,“水货”变“山寨”竟成一时时尚,其实是旧瓶装假酒,换个新招牌而已。它对我国国民经济危害极大:质量低劣、资源浪费,售后服务无人管,规范手机市场便无从谈起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听任“山寨”版仿冒产品任意泛滥,一旦喧宾夺主,将对守法经营、锐意创新的企业形成可怕的冲击。当前,我国政府正号召企业重视开发新产品,多多创造著名品牌和世界名牌,此事说说容易做时难,需要上下同心左右协力才能推进,怎能容许“山寨”版产品再从中横插一扛子?!试想,某一企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开发成功的新产品,时隔不久便被人仿冒,出现了“山寨”产品,那么,热心于创新的企业家也会寒心,坏了创新的大业。因此,我们决不能让“山寨”产品露头,一露头就要打,打“山寨”产品就是打假,打假就不能手软。
如果说对“山寨”版电子产品(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其他仿冒品),人们担心它会冲击市场,那么,对“山寨”版的文化活动,人们则担心它会助长浮躁。现在有的地方,“山寨”帽子廉价倾销,甚至无偿奉送,登一次台便是“山寨”明星,唱几句歌便是“山寨”歌星,表露的就是轻视练功只求速成的浮躁;至于“山寨”春晚,在一些娱记的炒作下,更打出“与央视较劲”的牌子,说要“取代主流春晚”,更是浮躁之极。近几年来,社会上常有浮躁之事,人们已极为讨厌,如果再让“山寨”版文化掀起新的浮躁之风,肯定会误更大的事,害更多的人。这不是危言耸听,过去是有教训的。
当然,尽管“山寨”春晚不成熟,有缺点,但它与“侵犯知识产权”的“山寨”产品,两者性质完全不同,因此也要不同对待。对“山寨”产品,要重拳打击;而对“山寨”春晚,以及其他“山寨”版的文化行为和文化活动,则要加以引导,使它健康发展。
今年1月30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山寨春晚”冲击波》的文章,就是很好的引导。这篇文章,既肯定了这台晚会,又善意指出举办者且莫沾沾自喜,要得到观众的喜爱,关键还要看有多少好的文化创新。
“且莫沾沾自喜”,说得好。每一种文化现象都有个积累过程,难以速成。“山寨”春晚,今年第一年办,有点粗糙,观众会谅解。据看过的朋友说,它带给观众的,还只是搞笑、模仿、摆噱头的快餐性娱乐。因此,我以为先不要发“取代主流春晚”的宣言,也不必摆“你能搞为啥我不能搞”的山大王架子。要紧的是脚踏实地,努力创新,那么,若干年后,倒有可能创出一些名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