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期●扬我中华魂●

抗美援朝打出了军威国威

——彭德怀卓越指挥力挫凶焰

作者:胡兆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6日晚,美国总统杜鲁门召开会议,通过了国务卿艾奇逊提出的3点建议:第一、授权美国驻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对南朝鲜提供必要的援助;第二、命令美国空军在美国使馆人员,侨民和滞留在朝鲜的美国公民撤离朝鲜时,轰炸朝鲜人民军地面部队;第三、命令美国第七舰队立即开往台湾海峡,阻止中国大陆的共产党军队进攻台湾。不久,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司令,准备率兵赴朝作战。
  毛泽东十分关注朝鲜战争,经他提议,7月7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推迟解放台湾,组建东北边防军。7月10日,中央军委通过《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动用最精锐的战略预备队约12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布防在中朝边境,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10月1日晚上,毛泽东得知美军占领汉城、抵达三八线,立即召集会议,紧急讨论朝鲜局势。两天后,朝鲜特使朴宪永赶来向毛泽东递交了金日成的求援信。党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并多方征求意见,决定由彭德怀率兵援朝。8日,毛泽东以军委主席名义发布特急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所属部队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10月16日,彭德怀赶到安东,当天即主持召开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动员大会,宣布中央出兵朝鲜的决定,同时布置了各军渡江入朝的方案。
  秘密入朝,出奇制胜,初战告捷
  10月19日下午5时3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4个军和3个炮兵师26万人,分3路秘密跨过鸭绿江。彭德怀急于了解朝鲜局势,坐吉普车先于部队过江,并于第二天就赶往前线会见金日成。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与金日成会谈时,问了当前的敌情,他说美军还在德川附近,离此约200里。其实,当时敌军异常骄横,如入无人之境,敌先头部队由德川经熙川窜到我与他会谈的大榆洞东北方向的桧木洞,绕到我们住的后边去了。所幸的是我与他幸免被俘。”
  战情瞬息万变,入朝之前,毛泽东与彭德怀商定,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以南构筑3道防御阵线。志愿军入朝后,情况大变,敌人的13万兵力占领了平壤后分头北上,冲在前面的南韩军有的已到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边。彭德怀根据变化了的敌情,改变战略方针,将原定的阵地防御改为以运动战为主,利用敌人战略上判断的错误和分兵冒进的弱点,从运动中对敌实施突然攻击。10月24日,彭德怀召开作战会议,他在会上提出:大胆实施战役迂回,以分割包围穿插的战术,在运动中歼敌,力求稳定局势,站稳脚跟,然后再反击敌人。10月25日,他将这一方针上报中央军委,毛泽东复电同意。
  为了不贻误战机,彭德怀当机立断,采取“分途歼击、逐步扩大战果”的战术,以各军、师分路歼敌一两个团,争取第一次战役歼敌一两个师的胜利。具体打法为先打推进速度快、战斗力较弱的南韩军,后打美、英军。从熙川向德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割断东、西两线敌人的联系,不让其互相支援,集中主力打西线进攻之敌。
  23日傍晚,志愿军四十军的一一八师开进到北镇西北的大榆洞地区,彭德怀立即下令:部队在温井一带做个‘口袋’,相机歼灭冒进之敌,打掉敌人疯狂的气焰。一一八师先头部队三五一团急行军赶到温井以西的两水洞地区待机消灭由温井进犯北镇之敌。10月25日上午7时左右,南朝鲜军第八师先头部队沿云山至温井公路北犯,遭到志愿军第四十军的迎头痛击。10时左右,南朝鲜军第六师第二团的先头部队一个加强营和一个炮兵中队,乘车进至两水洞地区。一一八师三五四团以拦头、截尾、斩腰战法,分路出击,在三五三团配合下,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毙、俘敌486人,缴获汽车30多辆,美军顾问赖勒斯也举起双手当了俘虏。这是志愿军出国第一仗,也是第一次战役的开始, 1950年10月25日,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为国作战纪念日,即由此而来。
  10月31日,西线敌军先头部队进到距中朝边境仅30公里的大馆洞和南市洞一线。彭德怀立即抓住战机,命令三十八军断后,三十九军、四十军分歼云山、宁边之敌。新入朝的六十六军位于龟城以西,钳制美、英军队。11月1日,彭德怀亲自打电话给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命令当晚开始围歼云山美军。吴信泉原计划晚7时30分发起总攻,后因侦察发现,敌有撤退迹象,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提前发起进攻。经一夜激战,攻占了云山。这是志愿军与美军的第一次直接交锋。东线四十二军奉彭德怀之命,与敌人连续激战13个昼夜,粉碎了敌人进占江界的企图,有力地配合了西线作战。11月3日,“联合国军”退到清川江与德川地区,转入防御。彭德怀考虑到我军粮弹消耗殆尽,适时命令结束了战役。
  第一次战役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打到三八线,收复平壤
  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退到清川江以南。11月24日10时,麦克阿瑟发表公报:“‘联合国军’已开始发动圣诞攻势,力争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随后,他亲赴前线侦察,返回东京总部对所属部队广播:“战争在两星期之内就会结束。要迅速打到鸭绿江,回去过圣诞节。”为实现这一计划,敌人集中13个师22万人,于东西线向北展开全面进攻。
  11月4日彭德怀根据敌我态势,致电中央:我军实力尚未完全暴露,美伪军还可能重新组织反攻。根据我军当前已很疲劳,具体工作为恢复疲劳,继续动员,加强运输,储存粮弹,构筑必要工事,如敌再进,让其深入后歼灭之。13日他召集志愿军党委会,研究第二次战役的作战方针和部署。他说:敌军肯定还要向鸭绿江进攻。我军虽在兵力上占优势,但装备太差,如和敌军死拼硬顶,肯定要吃亏。不如先避其锐气,故意示弱,边打边退,迷惑敌人,诱其深入。我军可以后撤30至50公里,以分散敌人,然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这是我军的拿手战术,我们要在清川江畔钓大鱼!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动了企图在圣诞节结束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各部队根据彭德怀的命令,主动后撤,将敌诱至预定战场后,分别于西东两线发起反击。迫使“联合国军”于12月1日从陆地和海上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一下子跑了200多公里。
  经一个月激战,志愿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地区,收复了平壤,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延安半岛,迫使敌人退到三八线以南,由进攻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
  第三次战役从三八线打到汉城
  第三次战役怎么打?彭德怀和北京及金日成在协商方案时,出现了分歧。金日成秘密来到北京,鼓动毛泽东下令,打到汉城,打到釜山,统一全朝鲜。志愿军党委于12月8日就对第三次战役如何打和何时打的问题进行讨论。大家认为,经过两次战役后,敌人虽遭严重打击,但主力并未削弱,美军一个团都未被全歼过,而志愿军也减员数万人,急需休整补充。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在朝鲜的白天和天空是美国人的,白天鸭绿江至平壤之间如出现一辆马车,就会遭到数十架飞机的轮番轰炸。入朝的志愿军汽车1300辆,半个月就被炸光了。志愿军的粮食全靠人在冰天雪地里运,而且只能在夜间运。夜间走路常常迷路,个别运输战士误入敌人 阵地,造成了损失。而且运送的人也要吃粮,背几十斤粮到前线后,已所剩无几。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数千名战士冻死累死在送粮的路上。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再高明的战术,再无与伦比的大无畏精神,都不能弥补双方在物质力量上的差距。为此,彭德怀于28日18时致电中央,建议: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作战,让敌占三八线,以便明年再战时歼灭敌主力。毛泽东尊重前方指挥员彭德怀的意见,同时根据国际形势和战场实际情况,运筹最适当的方案并于12月13日致电彭德怀:“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彭德怀和志愿军司令部的同志一起研究后,于12月19日致电毛泽东,提出:“朝鲜战争仍然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纵深加强,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现已遵示越‘三八线’作战。如无意外变故,打败仗是不会有的,但攻击受阻或胜利不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为避免意外过失,拟集中4个军首先歼灭伪一师后,相机打伪六师,如发展顺利,再打春川之伪三军团,如不顺畅,即适时收兵。能否控制‘三八线’,亦须看当时具体情况再行决定。”
  毛泽东于21日、24日、26日就下一步作战方针作出指示,同意彭德怀提出的稳进方针和作战部署。12月31日17时,中朝联军共9个军31万人,在三八线上约200公里宽的正面,向敌人的防御阵地发起全线进攻。于翌日拂晓前突破敌前沿阵地,全部占领了三八线地区,随即向纵深发展,突入敌防御纵深15至20公里,打乱了敌人的防御部署。1月2日,敌人开始全线撤退。3日下午,彭德怀下令向汉城进击。4日中午,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和人民军第一军团即占领了汉城。6日中朝联军渡过汉江,8日占领仁川。
  尽管战场形势发展顺利,但是,彭德怀看来,志愿军和人民军占领汉城以后,后方已拉得很远,供应跟不上,不宜追击太远,命令各部队停止追击,及时结束了第三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大量歼敌后主动转移
  李奇微集中16个师另3个旅、1个空降团和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兵,共25万人,发起新的进攻,企图重占汉城,将中朝军队压回到三八线以北地区。彭德怀综合各方情报,判断李奇微的重点在汉城和汉江一带,决定采取“西顶东放”的战略。
  西线是丘陵平原交错的地形,又时值严冬,江河封冻,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而不便于防守。位于该线防御的西集团三十八军、五十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在地形不利,兵力和装备处于劣势、部队又没有休整的情况下,依托临时构筑野战工事,抗击美军第一军、第九军。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和坦克支援下的敌攻势猛烈,战斗异常激烈。至2月7日,将美军阻止在汉江以南的内飞山、文衡山、武甲山、杨子山一线。东线的指战员采取围点打援,在围打南韩第八师中歼灭来援之敌。
  我停止进攻后,“联合国军”即继续北犯。彭德怀决定用空间换取时间,以掩护后续兵团集结,准备作战物资,待敌深入后再举行反击。2月17日,他根据敌情发展,命令中朝联军全线转入运动防御,采取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组织前重后轻的战术,实施了宽正面、大纵深的节节抗击。3月7日,“联合国军”集中14个师、3个旅和两个团,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中朝联军因粮弹奇缺,战士极度疲劳,于14日主动撤离汉城。随后又主动地逐步转移至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至4月21日,将“联合国军”阻止在开城、涟川、华川、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第四次战役期间,彭德怀认为中央不了解朝鲜实情,对志愿军每次战役作战任务要求过高,压力太大,于1951年2月20日,赶到北京,向毛泽东诉说了志愿军入朝的艰难,说:“我认为打仗不能凭政治愿望,不能靠主观意志,朝鲜战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美国海军从日本运粮运装备到朝鲜只有一两天的水路,又没有任何干扰破坏,他们有充足的美元作后盾,而我们没有。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朝鲜战争速战速决是不行的,只有靠长期作战,才能消耗他们的兵力。”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意见,即命令杨得志率十九兵团、陈赓率三兵团迅速入朝。
  第五次战役收到奇效,停战谈判开始
  第五次战役是彭德怀主动发起的。3月1日,彭德怀返朝决定集中兵力,歼灭敌人几个师后,于5月上旬进行大反击,夺回主动权。4月22日,东线主攻的九兵团的二十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3个军,15万人,打了一天一夜,消灭了南韩第六师和美军第二十四师一部;中集团三兵团向纵深发展,分割了东西线的敌人,为各个歼灭创造了条件。
  25日,西线杨得志指挥十九兵团在法院里、七峰山地区歼灭南朝鲜军第一师、英军第二十九旅各一部共4000余人。陈赓指挥三兵团在哨城里地区歼灭美军第三师一部;在机山里追歼美军第二十四师一部,粉碎了“联合国军”建立新防线的企图。彭德怀判断敌人可能要在汉城周围组织绵密火力,诱我进攻,便于29日果断下令结束西线进攻。
  5月8日,西线“联合国军”先后进占高阳、议政府、禾也山、大龙山地区;东线之南韩军进至于论里、麟蹄、龙浦里地区,翼侧暴露。彭德怀集中9个军的兵力,以歼灭东部战线突入县里地区之南韩军第三师、第九师为目标。5月16日黄昏,我军采取正面突破、双层迂回、多路渗透的战术,在东线发起反击。17日上午将南朝鲜军第五、第七师击溃,歼其5个营,并将南韩军第三、第九师包围在县里地区,20日将其大部歼灭。与此同时,中朝联军以一部兵力向南发展进攻,占领束沙里、皮木亭一线。彭德怀于21日下令停止进攻,结束了第二阶段的作战。5月23日,为进行休整补充,彭德怀命令部队开始向三八线转移。“联合国军”乘机以13个师的兵力分路以坦克、摩托化步兵、炮兵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进行反扑。中朝联军一度处于被动,随即展开大规模阻击。“联合国军”在遭到严重损失以后,被迫于6月上旬停止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转入防御,至此,第五次战役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中朝联军连续奋战50天,粉碎了“联合国军”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的阴谋,取得了歼灭“联合国军”8.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此后,战争双方转入战略对峙。在中朝联军连续打击下,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意识到,西方虽有飞机大炮包括原子弹,但面对拥有无穷人力资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难以逾越三八线,于是被迫接受苏联代表的建议,于7月开始停战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