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期●缅怀篇●

刘少奇在安源时的廉政故事

作者:陈艳



我们办事,不图名,不图利,这真是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都没有的事啊!”
  让哥哥下窿井
  刘少奇当选为俱乐部窿外主任消息传到了家乡湖南宁乡炭子冲,家乡人都非常高兴,也有些人想到安源去通过他寻找出路。
  9月的一天,刘少奇的哥哥兴冲冲地乘火车来安源,找到刘少奇说:“家乡人听说你在安源干大事,高兴得不得了,都要来找你寻事做。我这次一是来看看你,二是来找事做。”
  “做事是劳动者的本色,不做事就没有饭吃。”刘少奇说,“安源是个大煤矿,只有下窿井的事,你就去当拖煤工吧。”说着,转身交代俱乐部干部周镜泉,要他去找周怀德把自己的哥哥安排在井下工作。
  刘少奇的哥哥不知拖煤是怎么回事,心想先去试试看吧,于是就跟着周镜泉走了。
  一路上,周镜泉想:世上哪有不为自家人着想的,可刘主任却让亲哥哥到井下拖煤,受苦受累,这不太合适!又想少奇身为窿外主任,可能不便将自己的哥哥安排干轻快活吧。于是,他自作主张,将少奇的哥哥带到安源火车站行车房,安排在行车房做掌数员。
  不久,刘少奇路过行车房,看见自己的哥哥在办公桌前打算盘,很奇怪,便问领班:“我哥哥怎么在这里?”
  “上班呀。”领班告诉刘少奇,“他是把好角色呢!算得准,写得快。”
  “是谁介绍来的?”
  “是周镜泉呀!”
  刘少奇回到俱乐部,立即把周镜泉找来,严肃地问:“是你把我哥哥安排到行车房的吗?”
  “是。”周镜泉回答。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少奇又问。
  周镜泉脸红了,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是想主任的哥哥刚从乡下来,又是读书人,井下拖煤怕吃不消......”
  少奇语重心长地说:“你这就想错了,难道只有让下力人去拖煤,读书人就只能吃快活饭吗?老周呀,你不要给我帮倒忙。你可不能以为我当了俱乐部窿外主任,就应当照顾,人家会说我们朝中有人好做官呢!再说,我们的斗争还没有最后胜利,还没有打倒资本家,那就更不能只想自己的事,要多为工友们着想。”说着,少奇走近他身边,声音缓和地说:“这件事我也有责任,对哥哥教育不够,我明天找他谈谈,还是叫他到井下拖煤去。”
  第二天,周镜泉就安排少奇的哥哥到井下十三段当了拖煤工。
  不坐轿子爱走路
  有一天,刘少奇要到萍乡县衙门去磋商要事。负责保卫的张明生想,让我们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徒步走十几里,太辛苦了;再说,俱乐部主任还代表着我们一万多工人呢,可不能让阔老爷们笑话咱们呀!于是,他在花冲找了一顶轿子,又请来几个工人。
  早饭后,少奇同志收拾好公文,走出大门,准备上路,突然看见门口的轿子,便奇怪地问:“ 这是哪位老爷来了?”张明生连忙回答:“谁也没有来呀,我是给您准备的。”
  少奇同志一听,脸色顿时变了。他走到几位抬轿的人面前和蔼地说:“我们俱乐部的人和你们一样,走惯了路。麻烦你们了,请你们把轿子抬回去吧!时间还早,还可以找点别的事做。”
  工人们渐渐走远了,小张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好。少奇同志走过来,拍拍小张的肩膀说:“张明生同志,我们不能和资本家比,我们是俱乐部的人呀。我们还是走路去吧,走路很舒服,还可以锻炼锻炼身体呢!”
  说着,少奇同志便脚步咚咚地上路了。
  拒绝赴宴
  安源路矿大罢工胜利以后,工人们领到了工钱,又得到年终加薪,生活改善了,个个春风满面,家家喜气洋洋。
  工人们称颂少奇为安源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十分感激,许多人都想按照当地习惯,请少奇吃顿饭表表心意。
  这一天,工人李宝堂夫妇一大早起来,便打酒买菜,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然后夫妻俩笑容满面地来到俱乐部办公室请刘主任赴宴。
  少奇见李宝堂夫妇来了,不知有什么事,便和蔼地问:“有什么事吗?”
  李宝堂有点紧张,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我们想请主任去我家吃顿饭,我们俩是特地来请您的。”
  少奇笑着谢绝道:“别的事我可以办,这个事我办不了。”无论李宝堂夫妻俩如何劝说,他还是执意不肯去。通信员张明生不解地问:“刘主任,人家真心实意买了酒菜想好好请您,您为什么不去呢?”
  少奇同志见小张不明白,便说:“小张,你想想,请客就得花钱,工人生活本来就很困难,现在刚好一点,怎能加重他们的负担呢?再说,安源一万多工友,要是成天你请我请,那我们还有什么时间工作呢?”
  经少奇这么一说,小张恍然大悟,更从心底里敬佩眼前这位时刻关心工友利益的好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