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期●老战士专访●

可亲可敬的夏光同志

作者:施光华


  夏光同志在新四军江抗东路即“新江抗”初创时为司令员,何克希同志来任司令员时,他为参谋长。皖南事变后,江抗东路整编为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夏光任十八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期间,他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处长;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任青岛海军学院院长;20世纪80年代初,曾任江苏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夏光今年101岁,是我们师、旅领导人中的长寿老人。我1940年年初从吴江游击队调回新江抗,第一次见到他。我在新江抗和六师十八旅时,主要是在教导大队工作。教导大队行军、宿营、战斗,常和师旅领导机关在一起。我见到和听到关于夏参谋长的一些情况,使我始终难忘。
  我回东路部队前不久,部队刚经过和日寇直接较量的洋沟溇战斗。当时夏光为东路司令员。驻昆山和巴城的日伪军由警备队队长斋藤率领,自恃武器精良,纠集60多人,化装为阳澄湖的渔民,乘着几只小渔船,在大年初一的晨雾中,企图偷袭我军。我方哨兵和李超连长警惕性高,及时鸣枪报警,部队迅即投入战斗。洋沟溇四面环水,双方都是背水作战,打得很激烈,在洋沟溇村上几乎是逐屋争夺。日伪军死伤20多人,斋藤也被击毙。经过近三个小时战斗,敌人拖着死的伤的逃回据点。我们也牺牲了几位同志,东路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杨浩庐等十多人负伤。参加战斗的好几位同志都曾对我说,夏光指挥战斗很沉着,敌人小钢炮炮弹落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他却若无其事。他亲自掌握主力连,战斗在前沿。这个连是由老江抗西撤时留下的伤病员为骨干组成的,称特务连,其中有20多位闽东老红军,特别能吃苦能战斗。洋沟溇战斗,大大振奋了苏州、常熟、昆山、太仓等地的群众,也锻炼了部队。
  东路部队在地方党组织支持配合下,组建了四个连。除特务连之外,有常熟民抗上升的一个连、常熟县抗日民主人士殷玉如部队组建的一个连、收容太仓县原保安团的一个连。太仓县国民党保安第四团,原是长江沿海游杂部队,被日寇击垮四处星散。其副营长郭曦晨、连长李超坚决抗日,集拢了残部80余人,要求江抗迅速支援并要求参加新四军。夏光星夜率一个连,奔赴太仓境内紧急驰援,带领他们安全转移到常熟地区。夏光不仅善于团结“各路人马”,而且还亲自做胡肇汉的统战工作。胡肇汉当过流氓和国民党警察,狡黠残暴,在阳澄湖西独霸一方。夏光以湖南老乡的名义,和他通了信、见了面,并曾一度合作相处,巩固了新江抗初创时的局面。胡肇汉本性难改,后来又投奔了日伪,但是新江抗已经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新四军中一支年轻的劲旅。
  在频繁的行军宿营战斗中,我们常接到夏参谋长派通信员送来的口令或通知。当时情况紧张,几乎天天晚上要行军、要改换口令,口令需要保密。他把口令写在小纸片上,纸片折成“百叶结”,交通信员送来。他的字整齐流畅,有的同志还临摹他的字,称为“夏光体”。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南京政治学院工作,和阔别多年的夏参谋长又重逢,那时他已年届古稀。我发现他的记忆力特强,不仅对过去战斗的地点、时间、敌我兵力、番号、部署、武器装备和战果等记得很清楚,而且对老同志老部下的姓名、住址也大多记得牢。他和老旅长江渭清同志等,动员我们帮助征集整理新四军苏南东路抗日斗争史稿。我们在南京、无锡、苏州、常熟、江阴、昆山、嘉定等地多次走访了老同志和当地干部群众,多次参加了座谈征稿活动。在江苏省委和南京军区关心支持下,整理出版了《苏南东路抗日斗争史》和《平原水乡任驰骋》等书稿。
  1982年,谭震林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时,他一面祝贺江苏省委党史研究室成立,一面指着夏光对大家说:京剧《沙家浜》里有个郭建光,虽然他是个艺术形象,不是以某个人为原型,但是也很像夏光。
  至今,苏(州)常(熟)太(仓)和苏南东路各地老人,提到夏老的名字,都很熟悉。
  我对夏老的印象,概括起来是:
  身先士卒,指挥若定,重视军政建设,掌握统一战线,不辱使命,业绩永存新江抗。
  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团结干部战士,依靠基本群众,情同鱼水,风范流传沙家浜。
  祝夏老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