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晚上所见
浩荡南下的解放军
滚滚的支前队伍
1949年4月15日深夜,我奉组织之命到北平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代表大会,由上海地下交通员用木帆船从吴淞口偷渡长江,第二天到了南通。因为当时我不便带组织介绍信,所以第三天南通县委派人送我到泰州地委。4月20日傍晚,在泰州地委吃过晚饭,地委组织部领导告诉我,这里地处江防前线,不宜久留,决定派人送我搭乘一辆北去的军车到淮阴华东局报到。
卡车驶出泰州城,夜色已经笼罩着公路两旁的田野,大地一片静谧,闻不到一丝战争的火药味。车行半个多小时,转上里运河大堤时,一个从未见过的壮阔场面出现在面前。我们车子的左面是肩扛枪支的解放军,右面是肩挑的、推独轮车的(一般前面都有一个大孩子或一个年轻妇女拉着)、牵着马和小毛驴的支前队伍,人流滚滚,车流滚滚,我们北上,他们向南。我们站在卡车上一眼向北望去,看不到队伍的尽头;朝南看,只见人流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解放军队伍中不时有此起彼伏的军歌响起,队伍整齐,一股雄赳赳气昂昂的气派。支前队伍不论老少,面部流露出来的表情都是喜气洋洋,有说有笑。这两支队伍的气氛让人肃然起敬,又觉得他们好像不是去战斗紧张的长江前线,倒像是班师回朝庆祝胜利的王者之师。我们的车子在两条人流中逆向行驶,司机大概怕影响他们行军速度,把车速放得很慢,有时还停下来让队伍通过。这正好让我们看个够,看得热血翻腾,心神飞扬,真想跳下车子走进两支队伍中的随便那一支到长江前线去。
我们的车子经过邵伯再到高邮。高邮大路旁有一个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解放军在路边原地休息,秩序井然。支前队伍也在这里歇脚、进餐、喝水,他们把小车停在路边,把马、小毛驴拴在小车上,放上一堆干草,让牲口进餐。当地的群众则出来扭秧歌或说快板慰问解放军、慰问支前队伍,加上向解放军送水送干粮的老大娘和年青姑娘们的欢笑声,几十个摆饮食摊的和穿梭在人群中提篮小卖的直着嗓子的吆喝声,老乡与老乡围成一簇又一簇的交谈声,整个广场像一个即将召开庆祝会的会场,或者说像一个集市或庙会,沸沸扬扬的声音如一首没有人指挥的交响曲。人们的脸上洋溢出来的神情是激动、亢奋、企盼和喜悦。“七七”抗战爆发时我上小学五年级,老师教古文, 曾读到过孟子见齐宣王时说:正义的战争老百姓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二千多年前这位古人的话,确实深刻。
车子在高邮广场暂停,我下车一面买点心,一面穿行在似乎无边无际的人群海洋中,体会了这场解放战争的正义、伟大和必胜的喜悦。在高邮临出发时,司机根据七八个文工团员的请求,让他们搭车到淮阴。这下可热闹了,车上的这些文工团的姑娘们就同车子两旁的解放军和支前民工两支队伍用歌声连成了一片。先是指挥解放军队伍唱歌,接着有人带头喊“文工团员来一个”,于是,一呼百应,两支队伍的喊声此起彼伏,“来一个”“再来一个”的声音响彻深夜的大地。文工团的姑娘们唱了一支又一支,像早有准备似的。慢慢地,解放军的队伍不见了,支前队伍也拉远了距离。文工团员们大概疲劳了,有的背对背,有的则倒在同伴的身上睡着了。四周又变得一片安宁。但我们的心却平静不下来,一是像刚经历了大风大浪的颠簸,突然到了一个很平静的港湾,心里仍然起伏不停;二是此情此景,与我们几天前离开的山雨欲来、动荡不安的上海相比,反差实在太强烈了。
20日半夜时分,我们到达淮阴。街上没有电灯,但东一个西一个的屋子里透着煤油灯光,街上不断有急匆匆的人影走动。我们下车和司机道别,说了几句感谢的话。车子开走了,我们在一间亮着灯光的大房子门口向穿着黄色军装的人问讯,怎样找到华东局。他要我出示介绍信,我只得如实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情况作了说明,他叫我等在门口。不一会,一位同志出来说:你的关系已经到华东局了。这就是说,我的身份已得到了确认。因为已夜深,组织部同志要我到招待所休息,明天上午再开介绍信,发供给,并说“这几天路过的军车很多,你可以搭乘到新安镇去联系北上的火车”。
21日清晨,不知谁从外面回来,用喜悦的声调大声宣告:昨天晚上解放军过江了!我赶快边穿衣边往外跑。街上一队又一队的锣鼓队敲着、跳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把革命进行到底!”“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声在天空回荡,嗓音中充满喜悦、亢奋、激动,听起来像一首甜美的歌曲。一些机关干部有的在拉横幅,有的在墙上刷标语,有的在向刚打开大门的居民散发刚油印好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我热血沸腾,在门口一个劲地喊口号。我是15日深夜从上海吴淞上的船,16日天黑踏上解放区的土地,才经过五天,解放大军已经打过江南去了,形势的发展完全超出我的预料。我恍然明白,里运河大堤上望不到头的解放军队伍和支前民工都是要飞渡长江天险的勇士。我虽然没有机会参加渡江战役这场叫人热血沸腾的英雄的战斗,但从昨天晚上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我的教育实在是毕生难忘。
随后,我于5月2日赶到北平,参加了全国第一次青年代表大会。(作者原为上海文史馆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