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印寺
我们披着春天的金阳来到沩山所在地——湖南宁乡,为的是寻找开国领袖伟人毛泽东的足迹和他的战友谢觉哉、何叔衡最初的人生。
1917年的暑假,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毛泽东邀请好友,时任长沙楚怡学校教员的萧子升徒步游学,希望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社会各阶层的真实情况。一把雨伞,一个小布包,内中只有一套旧衣服、毛笔、笔记本和墨盒,身无分文的他们带着简单的行囊,凭着给人写字作诗、题对联漫游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不少城镇,共九百多里路。历时一个多月回到学校,同学们称赞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在宁乡,他们拜访了老朋友何叔衡,在他家里住了两天三晚后,直奔沩山。而我们这次参观,恰巧是毛泽东当年游学宁乡之路的反向。
千年古刹密印寺
沩山有座千年古刹——密印寺,这里是中国佛教南宗——沩仰宗的发源地,古有“千年密印,万佛灵山”之说。
我们来到密印寺后,得知主殿万佛殿正在维修,不接待游客,于是径直寻到毛主席当年留宿处。一间不大的房子,一张那个时代最常见的床,一张破旧的书桌……一切皆平常,如同那时穿旧的短布衣、着磨破边的布鞋、剃着光头的毛泽东一样貌不惊人,却也自有毛泽东用便条使“不见外客”的住持开禅房的从容不惊和傲然气度。年轻的他和好友萧子升就是在这里与住持从沩山寺院的历史畅谈到佛教的现状。
博学的住持带给毛泽东怎样的影响?贫苦的僧人又给他怎样的震动?是让他顿悟了“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群众”还是让他形成了“几个宗教和谐地共存,对国家来说不是坏事”的构思,抑或兼而有之?当年看似云淡风轻的事实湮灭在岁月无情的流淌中。但有确切记载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对宁乡县委书记说:“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一定要好好保护。”
当2008年一场冰灾席卷中国大地时,曾经接受奉养的寺庙也彰显出它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教义,密印寺向宁乡沩山和巷子口镇赠送了15000多斤大米、170桶食用油及28床棉被。这一刻,我们万众一心,就像毛主席读《盛世危言》感触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谢觉哉故居
离开佛寺赶赴谢觉哉故居时,已是午饭后。绿树环绕、两侧垄垄菜田、青砖泥墙的故居,古朴而清幽,昔年谢家的小富生活只能透过天井、花圃、方格窗棂和21间房屋才细细品味得出来。如今,这里是公建私管的家庭纪念馆,被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天负责接待游客的是谢家亲人。
接待我们的是谢老的孙媳,银发苍苍,笑容亲切。参观时,我们经过一间房,才得知她的丈夫谢京圃——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老的嫡孙卧病在床。陈旧的摆设,卧床的老人,此情此景让我们不安。带队的龙书记提议每人捐点钱,大家不约而同地掏出了钱包。每人几十元汇集起来也只是一笔小数目,也许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唯此才能表达我们万分之一的心意。
曾听闻过谢老教育子女的故事:谢京圃年轻时,总想去北京转转,但爷爷谢觉哉从不答应。谢老写信对他说:“不要总想着来北京,安安心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谢京圃从部队转业后,积极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从吃国家粮转为吃农村粮,在宁乡当起了一名小学教师。刚当老师那段时间,他经常给爷爷写信。爷爷回信批评说,当老师的人,错别字还那么多,并告诉他“农民是你的老师,工人是你的老师”。在爷爷的教育下,谢京圃老老实实地呆在家乡教书,这一干就是30年。最初,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他既教语文又要教数学,一个月工资才40多块钱。直到1981年,一场大病迫使谢京圃离开了讲台。如今,他已70多岁了,尽管疾病缠身却仍然坚持着“要守护好故居”。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教育子女不享受特权的故事,其实老一辈革命家大多是这样,严于律己,又严格要求后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们的子女大多是按照父辈的教导勤勤恳恳地生活着。
离开时,谢觉哉的“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而是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投入工作”的话似乎犹在耳畔。我低头默默沉思着,猛然想起自己最爱的那句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生苦短需奋发啊。
何叔衡故里
何叔衡故居距谢觉哉故居约1个小时的车程。站在还未建好的停车坪里,可以看到小山坡上的何叔衡故居,青瓦黄墙,茕茕独立。
何叔衡比毛泽东大17岁。相差17岁不是鸿沟,而是忘年交的协奏曲。二人同时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又志趣相投,毛泽东说“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何叔衡说“毛润之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毛泽东发起了新民学会,何叔衡就成为了学会中年龄最大的成员。建立文化书社,组织俄罗斯研究会,二人的默契就如当时会友中流传的一句话:“毛润之所谋,何胡子所趋;何胡子所断,毛润之所赞。”
毛泽东当年游学宁乡的途中,前来看望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在何家住了两晚,受到了细心周到的招待。当再次踏上行程时,毛泽东拒绝了何家赠送的盘缠,以免打破他们立下的分文不带的誓言。
曾经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如今游人如织,曾经落后挨打的国度现在正以飞速发展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创国的英雄们虽已远去,但他们的光辉形象却长留在后人心中。祖国在日新月异地前进着,永远需要那些像先辈们一样壮志满怀、意志坚定的新人。我要将这片片红色记忆,镌刻在我的人生航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