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期●人 物●

百岁巾帼雷洁琼

作者:黄禹康



前不久,我们在北京特意走访了当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献身教育和学术事业的百岁老人——雷洁琼。
                                                                                           怀救国宏愿赴美留学
  雷洁琼祖籍广东台山,1905年9月出生于广州市。父亲雷子昌是前清举人,一生从事律师兼报社编辑工作。他因受维新改良主义新思想的影响,颇为开明,主张妇女受教育和经济独立。
  “五四”运动爆发时,雷洁琼只有14岁,作为广州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联合会的宣传部长,她带领学生勇敢地走上街头,游行演讲,号召民众团结起来,救国救民。雷洁琼说:“在我心中,爱国主义是至高无上的,我希望我们的国家再也不受人欺负了,我们一定要强大起来。”1924年,19岁的雷洁琼怀着“科学救国”的满腔热忱,与哥哥一起远渡重洋到美国求学。她开始在加州大学选修化学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既不喜欢化学专业,更不喜欢关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搞化学实验。雷洁琼回忆说:“我认为这种实验救不了国,离我的救国目标太远。中国积贫积弱,社会弊病太多,研究好社会学,一定可以找到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使中国富强起来。”于是她毅然选择了斯坦福大学,选修远东问题研究,后来又去南加州大学攻读社会学。由于她学习十分刻苦,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尤其是她那篇探讨旅美的华裔成长特点的硕士毕业论文——《美国华侨的第二代》,更是博得南加州大学教授们的一致赞誉。1931年,雷洁琼获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同时还获得了中国留学生最优秀学习成绩“银瓶奖”。
                                                                                             与黑暗决战的坚强战士
  1931年秋季,学成归国的雷洁琼来到北平,受聘于燕京大学,教授应用社会学等课程,并进行社会学研究。两周后,“九一八”事变爆发。雷洁琼亲眼目睹了国土沦陷、同胞被杀的悲惨景象。在面临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她与郑振铎、顾颉刚等教授一起,组织了抗日救国会,积极募捐,为前线将士做棉衣、手套,送往东北、古北口、上海等抗日前线。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当时正在广州度假的雷洁琼应江西省政府的聘请,前往江西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和妇女运动;她先后担任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负责人、江西伤兵管理处慰劳科科长和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妇女班主任、江西省战时妇女干部训练班主任等职。她培训的妇女干部,深入到县乡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此外,雷洁琼还主持创办了《江西妇女》周刊、月刊,《农村妇女》月刊以及《妇女组训丛书》等,宣传鼓动广大妇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7至1941年,她为江西妇女运动和抗日救亡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江西各界人士的尊重和赞扬。
  1945年5月,雷洁琼离开江西辗转来到上海,被聘为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同时兼任沪江、圣约翰等大学教授,并积极参加上海地下党组织开展的抗日救国活动。抗战胜利后,中国处于历史大转折关头,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是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之所在。在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1945年12月30日,雷洁琼和丈夫严景耀与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等共26人,在上海中国科学社举行了第一次会员大会,正式宣告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次年6月23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联合上海各界47个人民团体参加的“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共同组织了上海各界人民赴京和平请愿团。请愿团9名正式代表中,41岁的雷洁琼是最年轻的一位,她与代表们共赴南京向国民党请愿。当代表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却遭到国民党顽固派指使的法西斯暴徒残暴地殴打,雷洁琼等人当场被打成重伤,倒在血泊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下关惨案”。当晚,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及时赶往医院慰问了受伤代表。周恩来说:“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第二天,邓颖超大姐又到医院亲自为雷洁琼脱去血衣,换上带来的一套新衣服。远在延安的毛泽东、朱德及北平军事协调处执行部以叶剑英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全体工作人员立刻向他们发来了慰问电。在光明与黑暗决战的时刻,血淋淋的教训更加深了雷洁琼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自己跟随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从此,雷洁琼走上了一条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革命道路。无论环境多么险恶,雷洁琼都是一位为自由、民主、进步奋斗的坚强战士。
                                                                                                                        风雨同舟跟党走
  1946年9月,雷洁琼重新执教于燕京大学。1948年冬,她收到了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从哈尔滨的来信,请她与她的丈夫严景耀代表民主促进会去华北解放区,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民主党派会议。不久,雷洁琼夫妇又接到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先遣部队负责人刘道生的通知,邀请他们前往华北解放区访问。翌年1月,雷洁琼夫妇赴西柏坡拜会了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人,毛泽东与她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长谈,给她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1949年3月上旬,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会议批准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雷洁琼等人参加了在西苑机场举行的欢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进城仪式。6月1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成立。雷洁琼代表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参加筹备会,参与起草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困扰雷洁琼多年的救国治国出路问题,在此得到一个较为明晰的解答。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雷洁琼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8名正式代表之一参加了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盛会。大会设立6个分组委员会,雷洁琼参加了宣言起草委员会。10月1日,雷洁琼登上天安门城楼,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庄严宣告,看到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她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1979年初春,雷洁琼以74岁高龄走马上任北京市副市长,主要分管民政、民族和宗教工作。在4年的任期中,她不停地奔走于寺院、教堂、学校和福利企业之间,使许多在“文革”中被关闭的寺院和教堂重新开放。在六届政协四次会议上,雷洁琼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雷洁琼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在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雷洁琼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除了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领导工作和全国人大的一部分工作外,雷洁琼还参加了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工作,为这两部举世瞩目的大法制定付出了大量心血。作为友好使者,雷洁琼多次出国访问,足迹遍及五大洲,促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雷洁琼说:“早年,我在美国读书时,当时那里的人看不起中国人。到外面参观穿得好—点,有人就问你是不是日本人,连房子都不愿租给你,曾遇到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我随中国代表团出国访问,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国际地位提高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增强了,海外的华人华侨也扬眉吐气,挺直了腰杆,世界各国人民也为中国喝彩!”抚今追昔,雷洁琼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倍感欣慰!
                                                                                                                        百岁老人夕阳红
  1979年,在她的倡议下,北京大学恢复了社会学系,她又重新出任社会学教授。在长达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她为这门学科在中国的成长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虽然她社会工作比较多,但还是抽出时间带研究生,开创了中国政府的市长带研究生的先例。她对研究生的指导重在对妇女、家庭方面的研究。由于1985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才设立社会学博士点,所以雷洁琼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毕业那年,她已经是80岁高龄了。之后,雷洁琼先后带过10多个博士研究生。尽管她政务繁忙,仍然挤出时间仔细审读学生的论文初稿,逐字逐句认真批阅。“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这是她在美国留学时就养成的一种信念,也是她严谨学风的基础。“社会学要面向中国的实际,要研究中国社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可以说是雷洁琼教授终身不渝的一个理念。她主持并主编的由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和一些省市社会学者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1999年获得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特别荣誉奖。另一部由雷洁琼主编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一书,2000年获得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仁者寿。雷洁琼已过了百岁大寿。虽然现在她已经不再担任国家领导职务了,但她仍念念不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她仍然积极参加一些会议,接见来自各方的友人。老人一生以工作为乐,与勤俭相伴。她把追求社会的发展和为社会、为人民、为国家做奉献当作人生的最大目标,并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