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铜像广场
2009年3月23日上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初春的韶山苍翠欲滴,分外妖娆。毛泽东铜像广场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带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来到了这里,向毛泽东铜像敬献了花篮,行三鞠躬礼。缎带上写着:“永远怀念毛主席!大江南北杂志社敬上。”讲解员介绍说,毛主席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铜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出席证,手执文稿,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展现了人民领袖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
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由江泽民同志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足国家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
毛泽东故居
离开广场,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故居上屋场。故居是泥土砖瓦结构,坐北朝南,前面是一片稻田和大小两个荷塘,山环水绕。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就诞生在这栋房子的东头。东头十三间半瓦房,是毛泽东家的;西头五间半土砖茅房是邻居的。这栋普通的农舍曾几经沧桑。从1878年毛泽东祖父定居时的五间半茅屋,经过前后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到1918年才掀茅盖瓦,加修后院,扩建成十三间半瓦房。192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曾没收毛泽东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和家产,这栋房子遭到严重破坏。在土地革命时期,蒋介石指使何应钦派兵到韶山虎歇坪挖毛泽东祖坟,毁毛泽东“风水”。当地老百姓得知此事后,极为愤慨,便悄悄地把毛泽东祖坟的墓碑移走,埋藏起来,从而保护了毛泽东祖坟不受毁坏。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毛泽东故居进行多次修葺,使之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原貌。正是这普普通通的农舍,养育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当年毛泽东从韶山冲走出,擂响“湘江风雷”,点燃井冈山圣火,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使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世界东方。凝视这平凡而简单的农舍,细思历史风云,我的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1950年,毛泽东故居作为革命纪念地供国内游客参观。两年后又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毛泽东同志故居”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遗物馆
在参观毛泽东故居时,我们接到毛泽东遗物馆馆长的邀请,去那里参观。该馆的展品大多是由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转到韶山的毛泽东遗物,件件物品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进入遗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安放在大厅里的毛泽东的放大的大印。该印是著名篆刻家邓散木送给毛主席的。印的一侧,邓散木刻下这样一句话:“1965年8月,敬献毛主席。散木缘时六十有六。”此印很为毛主席喜爱,保存完好,人称龙钮大印。
1955年,中国实行薪金制,毛泽东月工资为404.8元,比当时一般干部工资高。但是,他家人口多,生活负担重,开销也要精打细算。卫士长李银桥为他做了家庭开支计划。送审时,毛泽东认为每天3元的伙食费标准太高,李银桥解释说:“这3块钱包括招待客人的费用。”毛泽东沉吟半晌,才提笔写下“照办”两个字。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毛泽东一家也像普通的中国家庭一样,凭各种票证限量购物。展览馆里陈列着北京市个人购物证,毛泽东以“李德胜”之名购物。
1950年初,毛泽东添置了一件睡衣,是东交民巷雷蒙服装店王子清缝制的。他一穿就是几十年,补了一次又一次,后来因为太破了,工作人员不敢再洗,只能在盆里放些洗衣粉,稍稍浸泡清洗晾干。直到1971年,毛泽东才同意不再用这件睡衣。仔细一数,睡衣上竟然有73个补丁。
1949年,毛泽东第一次去苏联时,专列上的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一双皮拖鞋。此后,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带在身边。有一次,毛泽东回到长沙,住进蓉园9号,搬运行李时,拖鞋掉在宾馆走廊里。执勤战士见到后就丢到垃圾堆里去了。可是,毛泽东又让工作人员捡回来。1966年6月,毛泽东住在韶山滴水洞,拖鞋又坏了,送到长沙修理;修鞋师傅不肯修,工作人员说尽好话,师傅才答应修。以后穿坏了,工作人员只好自己动手修。
有一根皮带,毛泽东从延安时用起,一直用到1966年,皮带扣断后又接过一次。实在不能用了,才更换了新皮带。工作人员把旧皮带收藏起来,并在上面贴了一张纸条:“毛泽东在延安用过十几年的皮带。”
毛泽东在家喜欢穿布鞋、拖鞋,只有在公开场合才穿皮鞋,一双皮鞋常常一穿就是好几年甚至十几年。1956年毛泽东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时,陪同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向他建议,按国际惯例应穿黑皮鞋。毛泽东不高兴地说:“为什么要按外国的,我们中国人要按中国人的习惯穿!”1954年,毛泽东准备会见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时,他穿着一条臀部扎满罗纹补丁的裤子,工作人员劝他换一条,他说:“不要紧,谁看我后边。”
展室里有一个大沙发,这是工作人员为毛泽东特制的一种沙发。这个沙发海绵坐垫上钻了许多透气孔,底板中间挖了一个可防止身体下滑的大洞。毛泽东坐在上面很舒服,他便嘱咐也为周恩来做一个。
在这个沙发上,毛泽东先后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在这个沙发上,他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会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如今,毛主席的睡衣、皮拖鞋、皮带、沙发都陈列在馆里,人们看了以后,对他的风范、人格、品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滴水洞
在参观毛泽东遗物馆后,我们西行十几分钟便到了“滴水洞”。“滴水洞”坐落在一个三面环山、一面狭长的山冲里。当地流传这样的顺口溜:“滴水洞,有洞无洞,似洞非洞,洞中有洞。”“有洞无洞”,是说这里确实曾经有一个终年流水不断的“洞”,后来因为修韶山水库,被埋在了靠龙头山的堤坝处,也就“无洞”了。“似洞非洞”,是说滴水洞既非山洞,也非溶洞,而是“一号别墅”的代称,是由几幢房舍构成的建筑群体。1966年7月8日,毛主席在致江青信中写道:“自从六月十五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毛主席讲的“山洞”即是此处。
“滴水洞”前,有一座掩映在绿树、翠竹中的别致门楼,左侧墙上镌刻着许多吟咏滴水洞的诗作,还有董必武、陈毅等领导人的诗句或题词。走过门楼不远,路旁崖壁上有三个醒目的大字——“滴水洞”。
滴水洞里“一号别墅”是毛泽东办公休息的地方。这里有会议室、毛主席的办公室和卧室。卧室里安放着仿照毛主席在中南海睡的大床。睹物思人,倍增对毛主席的缅怀。
正如人们所说:“天上广寒宫,人间滴水洞”,“不进滴水洞,不算到韶山冲,不到韶山冲,不理解毛泽东”。(本文照片均为李忠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