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期●人 物●

雪域名将谭冠三

作者:黄海


 谭冠三将军                                                                             谭冠三(右)在“八一农场”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1990年7月,江泽民同志到西藏视察时,把20世纪50年代初期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十八军将士戍边的艰苦奋斗作风誉为“老西藏精神”,并称赞西藏军区第一任政委谭冠三将军是老西藏精神的杰出代表。
      谭冠三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后,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从此一直在毛泽东领导下工作。谭冠三一生南征北战,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进军西藏和建设西藏的艰难岁月里,他将自己的一切无条件地奉献给了西藏高原,奉献给了西藏人民。
                                                                                                                            奉命进藏:率军“第二次长征”
      在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中,驻守在川南重镇泸州的二野五兵团十八军全军官兵迎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新年。元月5日下午,军政治委员谭冠三吃完军部为他饯行的“告别饭”,就要告别军旅,走马上任自贡市委书记,去抓地方生产建设了。几十年征尘未洗,又赴新任上岗,别情依依,又壮怀激烈,于是平时不会喝酒的他,竟一连豪饮数杯。7日午夜时分,在赴任途中的谭冠三突然接到紧急电报,是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三人联名签署,要十八军师以上干部速赴重庆,接受新任务。军令如山。谭冠三半路返回,急奔重庆。在曾家岩西南局会议室,刘伯承向他传达了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进军西藏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将这一光荣任务交给十八军。
      领受新任务,离开重庆前夕,刘伯承、邓小平亲自为谭冠三及其部属饯行。
      在十八军党委扩大会议上,政委谭冠三说:“党把进军西藏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是十八军的光荣。共产党员要以坚强的党性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即使死在西藏,埋在西藏,也在所不辞。‘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封建时代的边关将领尚且有这样的豪情和抱负,何况我们共产党人!”这些出自肺腑、坚强有力的话,在广大指战员中如春雷般炸响了。 谭冠三带着十八军官兵,踏上了漫长艰难的进藏之路。
      红军长征时爬的雪山是夹金山,海拔3200多米,而进藏部队要翻过20多座大雪山,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有时一天要爬两座雪山,有时一座大雪山要爬两天。饥饿、疾病、寒冷和缺氧侵袭着部队。谭冠三患有高血压症,身上还有日本鬼子的弹片没有取出,但他随部队一起顶风冒雪,艰难前行。上山时,他实在走不动,在警卫员和参谋长的再三催促下,有时不得不骑一阵马;下山时,路太滑,连马也不能骑,只好顺着崎岖山路往下滑。这期间,由于高原缺氧,再好的东西,肚子再饿,就是吃不下去。羊肉膻气大,糌粑难咽,酥油米吃不惯。谭冠三带头吃羊肉,抓糌粑,喝酥油茶。他的忍耐力和乐观精神,激励着部队克难奋进。谭冠三在风雪茫茫的进军途中,望着崎岖的山路,感慨地说:“人说蜀道难,我看西藏的路就更难了!不过,在我们共产党人面前,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从昌都到拉萨,约1150公里,谭冠三率领部队横穿藏东北草原,翻过终年积雪的一座座大雪山,涉过寒冷刺骨的数十条冰河。在回忆这段历程时,谭冠三感慨地说:“头上没有敌机,后面没有追兵,除此之外,进藏比长征还艰难。”1951年10月24日,英勇的十八军官兵终于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五星红旗终于插到了喜马拉雅山。
                                                                                                             建设西藏:世界屋脊建奇功
      进军西藏期间,谭冠三牢牢记住中央制定的原则:“ 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他深刻体会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到西藏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要用正确的政策去扫除中外反动派的妖言迷雾,去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和成见。去把广大的僧侣人民和爱国人士团结到反帝爱国的大旗下来。”他集几十年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深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在西藏的特定环境下,坚决、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显得特别重要。他与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同志在接受进藏任务后,立即派出先遣人员,深入藏区搜集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调查西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与同志们一起研究制定了《进军西藏守则》发给部队,反复深入地进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了部队的政策水平,为执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部队到达拉萨时,已是秋末冬初。张国华负责西藏上层统战工作,谭冠三则主管部队工作。当时部队面临的两项紧迫任务,一是开荒生产,二是补给运输。为了部队能够在西藏站稳脚跟,为了不增加藏胞的负担,为了给建设新西藏积累经验,谭冠三和他的战友们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开荒生产之中。
      拉萨西郊有个地方叫罗布林卡,部队用高价买下了这块地。这块地一半是沙,一半是荆棘,当地人谁也不相信能长出庄稼来。但谭冠三和他的战友们却坚定不移地开垦,定要让它长出非常好的庄稼来。1951年11月25日,谭冠三扛着铁锹,率领军直机关的干部战士投入垦荒。这就是人民解放军到西藏后建立的第一个农场——“八一”农场。谭冠三亲任农场第一任党委书记兼场长。垦荒部队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只有少量的锄头、铁锹和十字镐。谭冠三向设在甘孜地区的部队后方司令部求援,谁知大雪封山,后方运输线路被切断。他不得不向中央汇报。中央决定从印度购买一批十字镐,由亚东口岸运到拉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和印度进行的第一次边境贸易。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战士们披荆斩棘,开垦出荒地2300多亩。荒滩开垦出来后,需要大量施肥。谭冠三发现拉萨城里有大量垃圾、牛角和骨头。他带领警卫员、通信员和秘书到拉萨市里去挑垃圾、找牛角和骨头。他说:“这些都是好东西,烧成灰是最好的肥料。”第二年春天,谭冠三和战友们播撒了种子,秋收时节,获得丰收。谭冠三特意邀请了西藏的爱国上层人士和妇联、青年联谊会的男女老少,到八一农场参观。其中,有阿沛·阿旺晋美夫妇,有饶格夏夫妇,还有达赖喇嘛的母亲等。八一农场附近的藏族群众也闻声赶来参观。这不仅大大鼓舞了藏族人民建设家园的信心,而且让西藏上层朋友和广大群众通过丰收果实,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的的确确是各族人民的子弟兵,是来帮助西藏人民发展生产,建设祖国边疆的。他们亲切地称赞解放军是“新汉人”、“西藏的红军”,是“菩萨兵”。谭冠三对战士们说:“咱们在世界屋脊、风雪高原搞生产,撒下的不仅是萝卜、白菜种子,而且是希望的种子,团结的种子,富裕繁荣的种子啊!”
      1952年,根据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西藏工委决定开始康藏西线筑路工程,由谭冠三负责,争取实现西藏早日通车,和祖国内地连为一体。
      谭冠三不顾自己的高原反应,整天扑在工地上,与筑路部队的干部战士同吃同住。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还动员了一万多名藏族民工参与筑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谭冠三特别要求尊重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其中墨竹工卡附近一段正在施工线上的石崖,原规划设计是要炸掉,但发现石崖上有一座神像,当地藏族同胞传说此神是管河水的,炸掉了石崖和神像河水就会泛滥。谭冠三指示修路指挥部将公路改线绕道。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谭冠三和筑路部队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不畏艰险,餐风卧雪,打通了一段又一段艰险道路。1954年11月,康藏公路基本竣工。这条公路全长2416公里,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这其中不知凝聚了谭冠三多少心血和汗水!
      拉萨街头有不少乞丐、流浪儿,还有一些贫苦农牧民,他们大部分是前来拉萨朝佛后,未能返回故里的。谭冠三深切地同情他们,他和张经武、张国华等几位部队领导商量后,决定从中招收一批农场工人。第一批就招了100多人。这些农奴的孩子,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谭冠三亲自为男孩子理发,叫文工团的女战士帮助女孩洗澡、洗发。他还带头捐衣给这批孩子。后来,这批农场工人大都成长为西藏各方面的骨干力量。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登山运动员潘多,就是当年选招的农场工人之一。
                                                                                                                    西藏平叛:废除千年封建农奴制
      对西藏发生重大影响,对谭冠三一生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件事是1959年的西藏平定武装叛乱。
      1959年2月6日,达赖喇嘛主动提出要到西藏军区礼堂观看解放军文工团的演出。当时的中央政府驻西藏代表、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西藏军区司令员、西藏工委第一副书记张国华都在内地养病。作为中央政府驻西藏的代理代表、西藏军区政委、西藏工委第二副书记的谭冠三集党政军重任于一身,他立即指示工委统战部副部长何祖荫、梁洪具体负责安排。
      3月8日,工委统战部接到通知:达赖喇嘛准备10日前来军区礼堂观看解放军文工团的演出。3月10日这一天,一些别有用心的叛乱分子,故意聚集数百名妇女围住西藏军区东大门,高呼“汉人要伤害达赖活佛”、“汉人有阴谋”、“汉人滚出西藏”等口号。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谭冠三立即向党中央、中央军委作了汇报。中央军委指示西藏军区要抓紧做好应付叛乱的一切准备工作。谭冠三一连3次以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理代表的名义写信给达赖喇嘛,希望他千万不要被蒙蔽,应该站到正义光明这一方来。然而,叛乱分子认为人民政府软弱,3月13日,以“西藏人民代表大会”的名义向各宗(相当于县)和庄园发布命令,要求18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人,都必须自带武器、弹药和食品,立即到拉萨来参战。3月17日,拉萨地区的局势更趋紧张,达赖换成便装,乘坐牛皮船渡过拉萨河,经山南潜入印度,彻底背叛了祖国。3月20日凌晨,叛乱分子公然向驻藏部队开枪后,谭冠三果断下达反击命令:要求驻藏各部队干净、彻底、全部地消灭盘踞在拉萨的叛匪。22日上午9时,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严厉的军事打击下,大昭寺的武装叛乱分子举着哈达缴械投降。接着,窝藏在布达拉宫的武装叛乱分子看到大势已去也乖乖地缴械投降。至此,拉萨的平叛斗争胜利结束,历时46小时55分钟。
      后来,毛泽东主席评价谭冠三在西藏平叛中是:临危不惧、履险如夷,打击了叛乱分裂分子,维护了祖国的团结和统一。陈毅元帅则赞扬说,谭冠三改变了西藏历史进程。因为西藏平叛后,才开始实行民主改革,近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土崩瓦解。的确,西藏平叛的轰轰炮声,成为埋葬黑暗、落后、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度的丧钟,也为民主、自由、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诞生鸣响了礼炮。
                                                                                                                      情系西藏:死为雪域献忠骨
      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在电报中曾指出:“入藏部队可定为三年一换,以励士气。”可谭冠三和他的战友们提出了“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口号。他曾多次讲过:“内地的土可以埋人,西藏的土也可以埋人。共产党员就要有这种精神。”谭冠三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身体力行。
      从1951年进藏到1962年的12年时间里,谭冠三只回过内地两次:一次是1955年到北京参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另一次是1956年参加“八大”。其余时间,他一直坚持在西藏工作。就是回内地他也是来去匆匆,心里惦记的还是西藏。参加“八大”后,他带回西藏的是几大箱菜籽和花种,没有给夫人李光明买一件新衣服。身边的工作人员觉得老首长也太过分了一点,私下嘀咕了几句。这些话传到李光明那里,她倒很坦然,说:“他的心里除了西藏,还是西藏,哪里还想得到我这个老婆。他有一大心愿:要把万里雪域高原的荒山野岭变成花果山,要把西藏建设成一座大花园。”
      李光明太了解丈夫了,谭冠三在西藏高原戍边整整12年,经受了多少风风雨雨,熬过了多少艰难困苦,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按照规定,干部可以回内地休假。可是谭冠三在西藏工作的12年中,很少休假。他不仅热爱西藏人民、热爱边疆山河,甚至对西藏一草一木都有极深的感情。他曾带着农业技术员步行勘察拉萨河两岸的土地,亲自收集了12口袋草籽和土壤标本,号召、组织部队开荒种菜、种草、种树。他自己开了一片地,除种菜、栽苹果外,还种树苗。每年春节,他都带着秘书、警卫人员等出去向部队、机关、农场拜年,走到哪里,就把自己苗圃里的树苗赠送到哪里,动员战士们都来种树。他常对大家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在边疆种树就更有意义!绿化雪域高原,改变生态状况,增加氧气,调节湿度,防止风沙!这是建设西藏、巩固边疆的百年大计啊!”如今,西藏军区大院杨柳成荫;拉萨城内外,林木翠绿,花果飘香。看见西藏生机蓬勃的花木,吃着香甜的苹果,人们怎不怀念谭冠三将军和成千成万的进藏老同志!
      1959年4月下旬,谭冠三奉命到北京汇报工作。中央考虑到谭冠三的身体状况,让他在内地休假,而且特意让他的夫人李光明陪同。这是入藏10年来,谭冠三第一次回内地休假。新中国成立11年了,这也是他全家人第一次团聚。一家六口团聚,大家非常高兴,拍了一张“全家福”,纪念这次难得的、有意义的团聚。没有想到,这是他们全家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团聚,唯一一张全家福。
      1962年底,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结束不久,谭冠三因劳累过度,高血压引起眼底出血。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中央决定让他回内地治病、疗养。他这才怀着深深的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西藏。谭冠三人虽然离开了西藏,但心还在西藏。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西藏人民,关心在藏工作的同志,关心西藏的建设事业。西藏的同志去看望他,他很少谈自己的病,总是问这问那,要他们详细汇报西藏的情况,他为西藏的每一个发展进步而高兴。1965年9月,当西藏代表队在第二届全运会上取得可喜成绩时,谭冠三无比欣慰。
      1966年11月,谭冠三被任命为国家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党组书记,主持最高人民法院的日常工作。可他接二连三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中央再次考虑他的工作安排,聂荣臻元帅找他谈话时,他对聂帅说:“我怀念西藏,想念西藏的部队和人民。如果中央要给我安排工作,我还是想回西藏去。”西藏的同志也想念谭冠三。1977年,一批原十八军和西藏军区的老同志联名写信,邀请谭冠三回西藏看看。他和夫人李光明乘飞机到了成都。由于夫人李光明中途患病突然瘫痪,他便让夫人李光明留在成都养病,他自己毅然登上飞机,飞向他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雪域高原——西藏。
      谭冠三从西藏返回成都后,夫人李光明的病情尚未好转,他自己却因高血压加之西藏高原之行引发脑血栓也住进了医院。当时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和聂荣臻十分关心他的健康,不少领导同志到医院探望。谭冠三病重期间,对党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把他的骨灰埋在西藏。他一再叮嘱夫人李光明,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修墓,不要立碑,就埋在拉萨西郊的“八一”农场的苹果园里。他说:“让我化作肥料,最后为西藏人民作点贡献。”
      1985年12月6日,84岁的谭冠三将军与世长辞。1986年7月29日,谭冠三的儿子谭戎生护送父亲的骨灰到拉萨。遵照谭冠三将军生前的遗愿,将骨灰安放在拉萨西郊的“八一”农场苹果园里。谭冠三将军实现了进藏之初向党、向祖国人民作出的诤诤誓言。他融进了西藏这块热土,融进了广大藏族同胞的心中。

上一篇:进军福建纪实下一篇:皓首明月照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