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期●《回眸开国60年》征文选登●

难忘的开国大典

作者:刘庆泗

刘庆泗

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所在部队——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六军,自5月27日上海解放后,作为警备部队,护守铁路以北的市区,到8月份解除警备任务,部队撤到市郊,练习水上作战准备解放台湾。我时任新华社26支社副社长,消息较灵通,知道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为了搞好宣传报道,支社和军的“战旗报”社采编人员全体出动,10月1日当天到部队和人民群众中进行宣传和采访。我于上午冒雨由驻地新华一村到驻江湾机场的一个团去,先向团、营干部讲我们知道的国家主席、副主席、政务院(后改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人选和下午3时举行开国大典。当时部队没有扩音设备,把全团公家和个人的收音机集中起来,放在可容纳300多人的团俱乐部里。下午3时,盼望已久的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上隆重举行。当与会人员听到毛主席以洪亮的声音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正式成立了”,全场顿时掌声雷动,历经战争考验的干部战士们都非常兴奋,眼里滚动着喜悦的泪花。
      新中国是烈士们用鲜血铸成的。每当回忆起我所熟悉的那些先烈们为共和国的创建而流血牺牲的英雄形象,我总是感动不已,往往彻夜难眠,浮想联翩。
      我自1943年起任战地记者,从沂蒙山根据地外线出击,转战中原,华东各地,渡江,进上海,采访过一些英雄的班、排、连单位和出色的英模人物。几年来写过多人事迹见诸报端。特别是一些经我多次采访、连续报道的人物,他们既是英雄模范,又成了我的好友和学习的榜样。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英三模”范维仕,华东军区一级人民英雄窦玉忠,一级人民英雄韩耀亭。他们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首先站在我眼前是爆破英雄,爱兵、爱民,生产模范,长我十岁的老班长范维仕。他是矿工出身,有熟练的爆破技术,使许多鬼子、汉奸连同炮楼升上天。1942年冬,我到连队帮助工作,就住在他的班里。一天大雪纷飞,天冷得出奇,我正在听他讲炸碉堡的故事,这时一个下岗的小战士回到班里,眉毛结着冰,脚也冻僵了,进屋时迈步都有困难。范维仕见状二话没说,立即让小战士坐在草铺上,给他脱掉鞋子,把冻得像冰棍似的双脚,紧紧地抱在自己的胸前,用自己的体温来暖那双冻僵的脚。他是那么自然、真挚。不久他牺牲在日寇枪下。
      窦玉忠,是我接触最多的。他在华东野战军八纵队,是拼杀顽敌的英雄和爱民模范。他1米9高个头,虎背熊腰,刻苦练就了摸爬滚打和刺杀的硬功夫。1947年6月在我华野举行豫东战役中,他任连长的连队,做到了人人勇敢、个个顽强,无坚不摧、无攻不克,在战役中创下了四战四捷。他在脖子和臂部负伤后,仍带伤指挥,被誉为“铁”连长,战斗英雄;他的连队被上级命名为“攻坚模范连”。1947年3月8日,我军进攻洛阳,我随窦玉忠的连队住宿登封县少林寺。半夜接到命令,要求拂晓时抢占40里外洛河桥。崎岖的山路难走,一时又找不到向导,只好请一位老和尚带路。老和尚虽然熟悉地理,却不善夜走山路,连长窦玉忠背起老和尚带队前进。仁义之师这一举动,感动了慈悲为怀的出家人,在他的指导下,让连队抄了近路,提前赶到洛河南岸,打散在睡梦中的守敌,拿下洛河桥,一时传为佳话。当要提升他为副营长时,他却血洒淮海战场。
      1949年5月26日,清晨4时,我二十六军一个营,在一级人民英雄副营长韩耀亭率领下,越过敌汤恩伯所谓的钢铁阵地大场、真如,直扑固守江湾东北体育场的蒋军青年军的一个团,来个“黑虎掏心”。当我们向敌开火时,敌人仍在睡梦中,当官的大喊:“不要慌,共军还在苏州河以南和真如以西,可能是友军误会。”我轻重火器“发言”了,告诉他们是解放军找上门来了,并展开政治攻势,要其放下武器,予以宽待。敌人凭借坚固工事激烈还击,还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向我反扑。英雄韩耀亭指挥一个连队端着刺刀冲过去,歼灭了敌人。当他指挥全营乘胜前进时,一颗子弹飞来,他摇晃了一下身体向后仰去,大声喊着:要坚决攻进去,消灭敌人解放大上海……他和许多战士一样,鲜血洒在上海就要宣告解放的土地上。
      这三位同志、好友、知己、兄弟,让我在他们的英雄事迹中,看到和学到了“对敌人要狠、对人民要和、对同志要亲、对自己要严”的人生守则。
到上海解放时,我所写过的英雄人物中,十之六七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的新中国来之不易,每块土地都是用血汗换来的。让我们一起用全力来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这是我当时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