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期●专 讯●

高尚的政治修养 良好的工作作风

作者:王维

我很拥护开会纪念曹荻秋同志百年诞辰,发扬曹荻秋同志高尚的政治修养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把这些精神财富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我在荻秋同志领导下工作,先后长达十五年,其中1945年到1949年,即在他担任盐阜地委、苏北区党委、江淮区党委书记时期,就是在他直接领导下做新闻工作,得到他的教导和帮助更多。许多事情,虽然过了半个多世纪,还记得清清楚楚。
      一、荻秋同志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考虑,站得比较高,看得比较远,想得比较周全,而常有创造性。比如苏北盐城阜宁地区的土地改革,党中央于1946年发出的“五四指示”,政策规定明确具体,即没收地主土地、征收富农多余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盐阜区下属九个县约500万人口,县、区、乡的干部有领导农民进行减租减息的经验,日本投降以后,还对那些投降日寇的恶霸地主进行过“反奸清算”斗争。民主政权巩固,干部有了经验,农民得到发动,运用政权力量,按照政策规定,把土地分给农民,是不难办到的,农民也会叫好的。但荻秋同志考虑:要把相传了成千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废除,让农民真正从思想上翻身,必须放手发动群众,与地主阶级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同时考虑到国民党正在破坏停战协定,准备进攻解放区,我们更要让广大贫苦农民经过斗争获得土地,为保卫土改果实而支持解放军反内战,一定要把这件大事办得更好一些。于是盐阜地委召开有区委书记参加的扩大会议,布置土改工作,强调这是一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的斗争。土地改革不能“恩赐”,要广大农民自己在斗争中获得胜利果实,成为土地的主人。布置到会干部回去动员贫苦农民起来诉苦,与地主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荻秋同志要我在会上发言,动员党报通讯员把贫苦农民诉苦材料记下来,整理成稿,寄到报社。同时,要盐阜报、盐阜大众报大量刊登这方面的材料。口头的血泪控诉,以苦引苦,报纸连篇累牍公布地主老财残酷欺压农民的事实,激起公愤,从政治上打击和孤立地主阶级,大长农民志气。由于重视从思想上发动群众,在斗争中锻炼队伍,不但及时胜利完成土改任务,发展了生产,还为以后反对内战,保卫胜利果实,打下坚实的基础。运用报纸,从政治上打击和孤立地主阶级,这是荻秋同志的创造。
      二、正当我们即将结束土改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彻底撕破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数十万敌军向我解放区扑来,我华中野战军奋起自卫,在苏中地区连打七个大胜仗,叫作“七战七捷”,共歼敌数万人。国民党反动派虽然首战受挫,但他自恃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调派更多的军队,向我中心地区——华中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的淮阴、淮安进犯。为了集中力量在运动战中消灭更多的敌军,我主力部队在取得宿北大捷以后,陆续北移山东,这样,我盐阜地区将成为“敌后”。荻秋同志估计敌军将占领我所有县城和重要市镇,控制水陆交通线,届时不仅大军压境,那些逃到敌占城市的地主,还会组成“还乡团”,随敌军回来搞阶级报复。荻秋同志在县委书记会议上提出,对形势的估计,要充分认识到今后一段时间会很艰苦,斗争更残酷,在思想上和工作上要作充分的准备。我盐阜军民一定要作好坚持原地斗争的各种准备,包括充实和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力量,做好镇压反革命工作,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再一次动员农民群众,认识到国民党发动内战,就是要把翻身农民重新打翻在地,再过牛马不如的生活。告诉大家不要对“老中央”(国民党当局)抱什么幻想,大家一致起来帮新四军打敌军,保卫土改胜利果实。
      根据地委的部署,盐阜大地,各乡各村普遍召开群众大会,干部宣讲,群众讨论,一致声讨蒋介石发动内战,决心保卫胜利果实。然后举行“爱国公约”宣誓,内容为:不和蒋军合作,不给蒋军带路,不把粮食给蒋军吃等几条,简单明了,好懂易记。在宣誓之前,由农民业余剧团演出改良淮剧《干到底》。内容描写一个富农对国民党军队心存幻想,不听干部劝告,不坚壁清野,不离村转移,结果来犯的敌军连长带了几个兵住进他家里,杀了他家猪,吃了他家粮,还强奸了他的儿媳妇。当他开始有所后悔的时候,民兵队长带了民兵夜里打回村子,捉住敌军,公审敌军连长,举行爱国公约宣誓,坚决与敌军干到底。这时,台上台下连成一片,到会群众争着在爱国公约写上自己的名字,还用缝衣针刺破手指,打上血手印。类似的宣传活动在各乡各村普遍进行,收到很好的效果。不少农民当场提出,为了保卫根据地,我们愿意有人出人,有粮出粮,新四军打到哪里,我们支援到哪里。有的说,今天国民党军站在田埂上,这田是地主的,明天国民党军不在了,这田还是我的。不少地方的群众大会要求把他们打上血手印的决心书寄到报社,登在报上。
      由于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即使斗争环境很艰苦,我们还是坚持下来。我们在敌后牵制敌军,主要是我野战军主力部队在山东接连打了好几个大胜仗,消灭了大量敌军,苏北盐阜区的敌军也陆续被调走相当一部分,原来打算坚持斗争三年,只一年左右时间,我们就取得了主动,收复盐城县城,原来的苏中苏北又连成了一片。
      这个爱国公约宣誓,是个创造,特别是把爱国两字抓在手里,更为可贵。它既包含反对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又预示了我们是为将来的新中国而奋斗。
      当时,我在新华社盐阜支社担任社长,和盐阜报、苏北日报、盐阜大众报一起工作,亲自参加上述活动,深切体会到荻秋同志和盐阜地委这样重视从政治思想上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在斗争中成长,是很正确的。我们自己也受到教育和锻炼。荻秋同志和地委领导重视运用报纸和戏剧为当前工作服务,也带动了这些事业的发展。
      三、盐阜区有两个系列组织,一个是党报通讯员系列,另一个是戏剧系列。通讯员系列,县为通讯总组,区为中心组,乡为通讯小组,由县委宣传部长和区委书记兼任总组长和中心组长,总组还配有专职的副组长。戏剧系列,地区和县有脱产的淮剧团,区的中心剧团、乡剧团都是业余的。另外有个剧协组织,有几个编剧人员。每逢有重大的中心任务,剧协创作或改编剧本。专业剧团排演时,吸收区中心剧团的导演和主要演员来看,然后由乡编剧团的有关人员到中心剧团学习。常常是地委工作布置下来,层层向下传达,配合中心工作的戏也在积极排练,当传达到广大群众时,有关的戏也就演出了。
      盐阜区形成这两个系列,是参照中央宣传部的一个通知。是1943年11月,中央宣传部为公开发表毛主席于1942年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附发的通知。说在敌后根据地,学习和落实《讲话》精神,可着重发展工农通讯员和农民业余戏剧活动。荻秋同志当时兼任宣传部长,他和宣传部的同志一起,就着手建设这两个系列组织。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达到相当健全和有力的程度,不但在新闻宣传和戏剧活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还出了诸如《照减不误》那样的改良淮剧和工农作家陈登科。
      综观上述回忆,使我认识到曹荻秋同志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领导干部。这是很值得发扬的。
      我所以选用以上一些事例,一是因为都是我亲自经历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段时间,正是荻秋同志从36岁到41岁这个年龄段。他这样年轻,能有这样的能力和水平,能为党为人民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实在令我们尊重和怀念。
(此文为作者在上海纪念曹荻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