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期●老区采风●

“养鸭大王”——吴德本

作者: 史昌源 吴敦和

吴德本
       “养鸭大王”吴德本,于1997年领头创办了邵伯水禽养殖合作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水禽合作社社员从8名发展到152名,养鸭从当初的4万只发展到2008年113万只,年产蛋2千多吨,带动523人就业。蛋禽销售过双亿元,效益1250多万元,152户社员家家建楼房,户户达小康。最近,邵伯镇党委、政府专门作出决定,授予他“创业之星”光荣称号,并号召全镇干部、群众向他学习。
                                                                                                                                            艰苦创禽场
      今年63岁的吴德本原是邵伯镇渔业队的渔民,16岁随父养鱼,21岁在公路村承包140亩水塘(即南塘)养鱼,一养就是20多年。1991年有三个浙江人到邵伯养蛋鸭,这使精明的吴德本眼前一亮,心想浙江人数百里到南塘养鸭,可见养鸭前景广阔。于是他虚心请教浙江人,多方打听到了购苗鸭的途径,购进了4000只苗鸭。但在第一年试养中由于苗鸭打针防疫方法不当,死亡较多。另一方面,由于配料不当,增加了成本。4000只鸭一个月需二万多斤饲料,出于无奈,只好借了30万元高息贷款,一年利息就是9万元,使鸭场雪上加霜,忙了一年,亏损4万多元。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吴德本也初步摸到了养鸭的规律和养鸭的配料秘方。第二年市镇领导帮他排忧解难,市老促会也支持他5万元流动资金,年终盈利6万多元,第三年盈利达到10万多元,禽场从困境走向了光明。
                                                                                                                                            合作促发展
      2001年底,吴德本整顿扩大了邵伯水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降本增效,在运行中,他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四个统一”,即:统一采购苗鸭、饲料、疫苗药品、销售蛋品和淘汰老鸭。这样保证了鸭的品种纯真、价格合理、货源稳定、方便生产、促进销售。
      (二)坚持防重于治,确保了鸭禽的健康生长。合作社聘请镇兽医站为技术保障单位,组织了25名专业队伍,定期为鸭禽打针防疫和喷洒消毒药液,发现疫情,及时处理,苗鸭成活率从90%提高到98%。
      (三)坚持生态养殖,实行鱼鸭混养池中。鸭粪喂鱼、鸭吃小杂鱼、小虾、螺丝和水草。吴德本对社员养殖除言传身教外,还做到不同的季节,鸭子的不同生长阶段(苗期、青年期、产蛋期),采用不同的配料成分和管理方法,  因此饲养量实现了三个三年翻一番,从当初的8万只发展到 2008年113万只。
      (四)坚持质量第一,管理出效益。合作社要求社员,按计划饲养,按规范操作,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评比,激励表彰。由于管理得法,成品鸭年产蛋量从260只上升到300多只,效益也从一只鸭纯收入几元增加到十几元。在销售上做到以产促销,产销平衡。销售方式有:合同订购、电话约购、上门求购和网上销售,其中网上销售达到60%。蛋品除销本省高邮、泰州,省外有湖南、山东等省,还远销到意大利等国家,常常供不应求。
                                                                                                                                                  携手奔小康
      吴德本对贫困户不仅从资金、技术上给予帮助,在销售上也把他们纳入合作社的销售渠道,使贫困户旱涝保收。
      吴正光家庭人口多,一贫如洗有时靠贩蛋度日,直喊命苦。吴德本知道后找他谈心,鼓励他创业,说贩蛋不如养鸭生蛋。在 吴德本的启发下,他发奋养鸭,没有资金,吴德本支持他二万多元。第一年养鸭三千只,当年收益二万元,以后逐年发展扩大,去年饲养量达到一万只,年收入12万元。4年养鸭走上了致富路,孩子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家里砌了三下两上的楼房,生活迈进了小康。又如养鱼户郭安保、贫困户周祥等都通过帮扶养鸭,过上了小康生活。十多年来被吴德本帮扶过的有四十多户,个个走上了致富路,有的还变成了富裕户。吴德本也被江都市、扬州市评为“劳动模范”和“双带扶贫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