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镇南门村党总支书记吴永全,心系国防建设,呕心沥血为49位烈士修建了全国首个村级烈士陵园。
南门村地处当年新四军16旅开辟的太华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地域内。吴永全从小就听到了新四军当年抗击日军的许多故事。他1989年参军入伍后,对人民军队的感情更加深厚。退伍返乡后,他于2003年2月任南门村党总支书记。11年来,他不负众望,带领村民把一个原先一穷二白的穷山村,变成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村,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2.5万元。
吴永全在部队的时间虽然只有3年,但他在军中入党,曾是军人的那份荣耀让他时刻关注着与国防建设有关的事情。每当村里有新兵入伍,他都要送上自己亲笔写上赠言的笔记本予以鼓励;每遇有村上老兵退伍,他更是关怀备至,不仅敲锣打鼓迎接,而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安排好退伍军人的工作,使他们无后顾之忧。无锡军分区司令员吴建齐在南门村听取工作汇报后,感慨地说:“吴永全作出这些成绩,真不愧是部队这所大熔炉、大学校里锻炼出来的人啊!”
2001年春天,吴永全任南门村的村委会副主任。那时南门村里徐文海、余仁傅两位烈士的坟墓湮没在马路边的荒草丛中,川流不息的来往车辆使烈士的英灵得不到安宁。烈士的亲属早就想找块土地迁坟,但一直没能如愿。吴永全了解这个情况后,心中一直牵挂着这件事,多次向村镇两级领导汇报,但由于土地、资金等具体问题不能落实而未成。
2003年2月他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有一天从张渚到丁蜀镇办事途经茗岭村,发现史春林烈士的墓处在水沟边,烈士的亲属去扫墓连祭拜磕头的地方都没有。吴永全心想:烈士们当年参军抗日和日军作战流血牺牲,竟落到这般田地,不仅烈士亲属心中不快,也会令现役军人寒心,这对国防建设无疑是个伤害。于是,他利用空闲时间寻找散落在全镇的烈士墓,发现很多烈士墓长年无人整修而处在荒郊枯草乱石中。他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为烈士们建个安定的‘家’,哪怕有天大的困难!”
南门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经过民意调查和座谈,广泛听取和吸纳群众建议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制订出可以集中迁葬全镇49位烈士、占地35亩的烈士陵园建设方案。2009年初,陵园正式开工后,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几位负责人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处理各种难题。他们从小就生长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受到革命先烈那种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戴应根誓死保护抗日志士”、“唐根宝怒叉日寇”、“刘德成带路除恶霸”、“刘其贵带头运军粮”、“凌爱大血染茶亭村”、“杨玉青为送枪受酷刑”、“薛根娣悉心救护伤病员”……一桩桩散发着当地乡土味的革命斗争故事情节,早已在心灵中生根发芽,萌生出对革命烈士无限崇敬之情。特别是讲到“奇袭龙池山”这则故事,他们的情感更加激动。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独立二支队一营一连和二连,1945年2月19日深夜,突然包围了龙池山白果树日军据点,经一小时激战,全歼日军30多名,二连杨双根班长不幸在这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吴永全非常感慨地说,杨双根等烈士当年为国捐躯,我们应该牢记他们的光辉业绩,为他们修建陵园,就是为了弘扬烈士们那种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操。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渚镇西山岗连绵起伏的青山下,一座被青山绿水环抱的烈士陵园已经建成。站在陵园入口处,黑色大理石上“崇敬”两个大字彰显肃穆氛围。不远处两名新四军战士手举钢枪的雕塑,显出威武英姿。巍然矗立的烈士纪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烫金大字遒劲有力。沿着花岗岩铺成的台阶拾级而上,但见49位烈士的墓碑排列有序,墓碑上烈士的英名及生平事迹让瞻仰者无不肃然起敬。据镇领导介绍,这座烈士陵园目前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2010年建成后的清明节那天,全镇党政干部、公安干警、企业员工、中小学学生以及附近驻军官兵等5000余人到陵园哀悼纪念。烈士的亲属后人纷纷前来祭扫,当年与烈士并肩战斗的战友来看望了……2011年10月,江苏省民政厅一位领导来宜兴视察工作,到烈士陵园后连声赞叹说:“没想到一个村子能把烈士摆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