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新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向东对记者说,李克强总理自始至终参加起草了《政府工作报告》,他要求“做不到的不要写”。报告每一句话都是千锤百炼的,可有可无话基本拿掉了。代表们普遍反映这个报告比较实事求是,可操作性强。
与此相悖的是,现在还经常见到一些地方、单位,把明明做不到的事写上文件、形成材料。有些连群众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地方,也在提建“国际大都市”;全国有20多个省市不看自身条件,纷纷要求建“自贸区”;还有众多的地方超过自己财力许可,争相建小城镇、旅游区……这已引起有识之士的非议。
能否写到做到,绝不是一件小事。就个人来说,关系其为人的品格,关系其是否值得信任;就执政党来说,会涉及到威信,涉及到对群众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作为一级政府的工作报告,一旦写了要做的事情,人民群众就会对此产生一种强烈的期望心理。当期望值与目标值相符合时,群众就会夸共产党好,政府说到做到;而当实现值小于期望值时,群众就会埋怨你在开空头支票,认为是吹牛、浮夸。
说话、写东西留有余地,是取信于民的一条重要原则。李克强总理的“做不到的不要写”,应该成为各级干部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