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期●档案与资料●

里昂中法大学见证两国一段特殊交往史

作者:

今年3月2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去法国访问,首先参观了坐落在富尔维耶尔山丘上的里昂中法大学旧址。

习近平表示,里昂中法大学见证了两国一段特殊交往史,里昂中法大学承载的中法友好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中法大学是在民国初年蔡元培发起组织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将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1920年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是该大学创建之始。从1919~1920年间,共有17批2000多名留学生赴法,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高潮。1921年,由国民党元老李石曾、吴稚晖等发起成立中法大学海外部,又称里昂中法大学,成为中国留学生的聚集之地。同时成立“中法大学协会”管理学校,协会负责人由中法两国各派出6人组成。教学科目有英文、数学、文学、化学等。

里昂中法大学是由圣-伊雷内堡这座位于里昂高丘上的闲置军营改造而成的,因此外观上仍保持了军营特有的高墙大院,黄色的砖瓦是主基调,院内绿树成荫。大门上雕刻的“中法大学”四个大字历经岁月剥蚀仍依稀可见。

随着法国战后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勤工俭学的学生纷纷失工失学而陷于困境。而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和法国当局对学生的诉求置之不理,并停止了对勤工俭学生的经济支持。 1921年6月,北洋军阀政府派专使到巴黎,同法国政府密谈大笔借款,用以购买军火,并以全国印花税、验契税和滇渝铁路的修筑权为抵押。消息传出后,勤工俭学生首先起来反对,在法华人也群起反之。在周恩来、赵世炎、陈毅、李立三等人的领导下,发起了一场抗议中法秘密借款的运动,持续两个多月,最终取得了胜利。法国当局和北洋政府大为光火,宣布停止发放留法勤工俭学生的“维持费”。与此同时,中法大学的中方负责人违背承诺,将留法的勤工俭学生拒之门外。留法的勤工俭学生在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人的领导下,开展了“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通过和校方谈判、游行、占领校舍等方式奋起抗争。周恩来写了题为《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命运》的通讯,发表在天津《益世报》上,详细报道这次斗争的经过,揭露中法两国当局迫害无辜学生的罪行。在法国当局的镇压下,“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最终失败,法国当局将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104名留法勤工俭学生武装押解到马赛,第二天强行遣送回国。但这一运动却使广大勤工俭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凝聚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使得一大批有思想、有组织能力的青年领袖脱颖而出。留在法国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等人,后来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领导留法学生继续开展斗争;被迫回国的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人则积极投身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之中。

从1921~1951年间,到里昂中法大学注册的中国学生总数为473名,他们多数学成之后回国工作,很多人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新中国的缔造者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科学家钱三强、严济慈,艺术家徐悲鸿、冼星海,文学家巴金、钱钟书等。

中法大学1950年停办。1980年复办后,又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方方面面的领军人物。2010年再次停办。

目前在里昂的各所大学里,中国留学生随处可见。新一代的留学生同样怀揣理想,勤奋苦读,期望用自己的所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