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期●缅怀篇●

怀念三爷爷

作者:陈德胜




  从我记事起,奶奶常常同我谈起三爷爷牺牲在抗日前线的事。那是l945年农历3月底,从江都县政府(现在的邗江区,当时属于江都县)传来噩耗,年仅l7虚岁的三爷爷陈开金已在农历三月二十六日(阳历5月7日)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全家顿时哭成一团。曾祖父老泪纵横,这位饱读诗书的师塾先生失去了一位年轻少壮、血气方刚的儿子。曾祖母哭得死去活来,她无法接受这一现实——这个刚离开自己几个月、聪明活泼、英俊洒脱的三儿子眨眼间便与他们阴阳相隔。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三爷爷的大哥哭泣着赶到县政府,领回的只是一张革命烈士证, 因为牺牲的三爷爷尸骨未还。他带回的只能是更大的悲恸。就在那年夏天, 曾祖母在这一难以承受的打击之下溘然长逝了,临终前,叮嘱她的另外三个儿子:别忘了每年给老三烧上一叠纸钱,他走得太惨烈了,又那么年轻。
  曾祖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师塾先生,在当时任保里司(相当于现在管理几个村民小组的片长)。l944年农历10月,为了及时补充兵源,新四军在我县招募一批新兵入伍。国难当头,作为一名同情革命的师塾先生,他毅然作出表率,在自家为数不多的孩子中挑出一个去参军。年仅l 6虚岁的三爷爷挺身而出:“我去!”
  三爷爷在曾祖父的熏陶下,饱读诗书,兼以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已学完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诗》,以及“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吟诗对句颇受人们的赞赏。其才学一直是曾祖父和全村人的骄傲。他为人谦逊、热情、乐于助人,还具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16虚岁,一米七五的身材,高大、白皙、英俊、洒脱,俨然一位二十四五岁的大小伙子,至今还对童年的伙伴们赞不绝口与扼腕痛惜。曾祖父对中国革命的理解与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曾祖父对旧中国封建的社会制度与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日本鬼子在中国的残酷暴行,他已耳闻目睹。他早已定下了精忠报国、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他肩负着历史与民族的使命,背负着亲人的嘱托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血雨腥风的岁月,上前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热爱祖国的曾祖父、曾祖母毅然将爱子送上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前线。
  三爷爷所在的部队是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三团,他是作为一名骁勇的战士被选进武装侦察排的。当时,陈毅任新四军军长、罗炳辉任二师师长、宋文任十三团团长。该团主要在安徽一带抗日和打击敌伪军。日本鬼子在当地实施残酷“扫荡”,不断去农村奸淫掳掠,烧杀抢劫,无恶不作,老百姓苦不堪言。1945年农历三月下旬,三爷爷所在的侦察排奉团部命令去伏击下乡骚扰群众的日本鬼子。
  l 945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在安徽红山一个叫大胡庄(他们记忆中好像是这个地方,但时间较长,可能有误)的地方,三爷爷所在的侦察排奉命伏击日本鬼子的一支队伍,打死不少日本兵,战斗取得了胜利。当晚,侦察排的三十多名战士继续潜伏在当地的一个村庄,准备第二天继续伏击“扫荡”的鬼子。子夜之后,他们在村庄的周围设下了埋伏,准备对“扫荡”的鬼子进行包围。 由于当地村子里一个叛徒的出卖,凌晨,日本鬼子调集了几百人的队伍,对潜伏在村庄的新四军侦察排30多名战士进行了反包围。30多人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准备冲出包围圈,适逢大雾天气,战士们辨不清方向,一时难以脱身。三爷爷腿部中了一枪,难以突围,不幸被俘。同另一位战友被日本鬼子绑在一座庙里的旗杆上“示众”,还逼着当地的百姓前来观看。鬼子让他交代新四军的情况,他大义凛然,予以拒绝。失去了人性的日本兵杀中国人杀红了眼睛,居然对他进行剐刑,将他的鼻子、耳朵割下,挖了他的眼睛,剁了他的手脚……其情景惨不忍睹。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被肢解得血肉模糊。看着自己的同胞悲惨的情景,乡亲们泪水直流,很多人背过身去,不忍卒睹。
  那一场战斗十分惨烈,由于大雾天气,侦察排30多人几乎全部牺牲。那天晚上,十三团的新四军战士含着泪水秘密将英雄们的遗体找回,就在那个村庄安葬了。17岁的三爷爷为国家、为民族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眠他乡,未能回到扬州这一方曾写着他的童年与笑声的土地,甚至在任何烈士纪念碑上都找不到他的名字。
  尽管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成了过去,但战争留给中国人民的阴影并没有完全消除。作为后人,我们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这一段苦难史与屈辱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回首抗日战争的历史,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多少中华儿女用青春和热血保卫着祖国这一方神圣的土地,他们用身体与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史上一个个动人的篇章。我的三爷爷就是那无数英雄中的一员。
  愿三爷爷在地下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