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期●随感录●
纠错和挑错
作者:陈思炳
2009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致信新华社总编室,就自己在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后的讲话中关于“岩石学分类”的表述进行更正:“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原文称火山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总理日理万机,为了纠正知识性错误而专门致信更正,这种虚怀若谷的胸怀、知错即改的品格,值得学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一个人犯点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错了不知其错,错了讳疾忌医。人生最大的勇敢是知错能改。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明知自己有错,却不敢于亮出自己的错误,更没有勇气公开纠错,怕这样做会伤害面子,有损自己的威信。实践证明,犯了错误,如果文过饰非,更会失面子;勇于纠正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反而能赢得群众的赞誉。
如果说温总理公开纠错令人敬佩,那末,那位给温总理讲话稿“挑错”的读者也应说是难能可贵。这位读者叫余建国,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生,现任北京望京新兴产业区综合开发公司项目总工程师,当他看到总理讲话稿里岩石学分类的内容时,觉得不够准确,就及时给新华社总编室打了电话,新华社总编室把他的意见转达给温总理,没想到温总理很快致信新华社对自己讲话稿中的错误之处给予纠正。(据10月14日《新京报》)
一个普通读者能给领导者的讲话稿挑错,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更需要一种勇气。这种敢于给同志尤其是领导者挑错的精神,很值得发扬光大。陈毅同志有句名言:“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现象,明知他人有错误,也不愿批评指出,其内心存在一个“私”字:给领导找错怕影响前程,给同事找错怕伤了感情,给下属找错怕丢了选票。因此,批评他人,尤其是给领导者“挑错”,更需要有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有一种对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正因如此,余建国工程师敢于给总理讲话稿挑错之举也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