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期●我与《大江南北》征文选登●

墨香情思录

作者:吉春发

1990年春,我在南通四安镇政府协助朱文书整理档案时,打开几捆化纤袋,惊喜地发现袋里装着一些《大江南北》、《档案与建设》等杂志。浏览《大江南北》相见恨晚:其专栏朴实,题材动人,内容丰富,格调高雅,文图并茂,是宣传爱国主义,弘扬新四军光荣传统,发扬中国民族文化的好刊物,是老同志的知音,新一代的益友。朱文书见我喜爱《大江南北》,转赠了数本。我读罢情不自禁,藏于书橱。为了联期阅读保存,自1995年我就自费订阅了一份《大江南北》。2001年起,镇政府老促会、关工委领导人钱志忠老书记,为关爱我们离退休老同志的文化生活,公助订阅了《银潮》和《大江南北》。屈指,我与《大江南北》结伴已20年。
  流年几度夕阳红,相伴《大江南北》乐无穷。在她创刊25周年之际,特遥寄情思,倾吐我对她特殊的情感。不妨,回顾她的醒目专栏吧:“特稿”浓墨重彩,“学习与思考”覃思精辟,“人物”纪实壮丽,“缅怀篇”催人泪下,“扬我中华魂”光昭日月,“征战纪事”震古烁今,“老区采风”翰墨传情,“青少年绿洲”后继有人,“随感录”激浊扬清,“文艺副刊”美文盈目……
  思念翰墨情,一言实难尽!二十年来,我将那保存的一本本《大江南北》杂志和贵刊编辑们精心汇编的《扬我中华魂》一书,视为瑰宝,伴度人生。当我反复拜读《大江南北》数百篇优秀作品和《扬我中华魂》书中56篇大作后,总体觉得:笔触细腻,情节凝炼,那战火纷飞、血雨腥风的岁月,仿佛呈在我的面前,革命军人的铁流,像在我耳畔澎湃,先烈们前仆后继的英勇形象,再现于我的脑际!掩卷沉思,我们生活在这和平安定的今天,务必牢记我国近代现代史上反帝、抗日、驱蒋,要以党史军史弘扬爱国精神,铸造一代新人。

我把学用《大江南北》作为我的职责和不懈追求。一用,读刊搞宣传,感召爱国心。我家附近,原有一座规模较小的《南通县坝桥小学》,这些学子生在红旗下,长在富裕家,从未尝过缺衣挨饿的苦味……我通过该校校长,自1997年至2002年持续5年(到校址撤并止),利用该校每月集会一堂课的时间,让我把每月《大江南北》杂志“扬我中华魂”、“烽火岁月”、“缅怀篇”、“故事会”、“青少年绿洲”等专栏编发的优秀文章,涉及典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向学生宣传讲述,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怀情与民族精神,让他们树立健康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二用,赏刊学撰稿,助我作笔耕。曾记得《大江南北》于2000年秋举办过“新世纪新风采”楹联征文,我与婿合作一联:“黄浦春暖,一江流波,六桥霓虹,千艘画船,外滩人潮逐灯夜;申城秋爽,环线飞车,十里玉树,万座彩楼,长街花簇迎旭日。”(发表于《大江南北》2001年第1期)我独撰一联:“党振雄风,三江春潮连天碧;国逢盛世,九州秋色遍地金。”(编发于《大江南北》2001年第2期)这两副楹联,都被评为优秀奖。去年暮春,我向《大江南北》“游记”专栏投去《南湖揽胜记》喜于2010年第1期上发表。说句心里话,学习《大江南北》杂志上的多种体裁文章的写作艺术,提升了我的撰稿水平,指导了我的创作思路,丰富了我的写稿内容,当谢《大江南北》对我的惠教功劳呀!三用,伴刊度光阴,自强贯人生。每当人生旅途迷茫时,是《大江南北》赐我振奋、明智和导航。我呀,以刊激励,保持晚节,度日简朴,处世和睦,自强不息!

啊!墨香情思录,感慨盈满腔。《大江南北》真是我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缔交二十春,情满我一生,写不尽她对我的隆情、教育,夸不完我对她的热爱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