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是新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与革命烈士杨开慧的长子,1922年10月24日出生在湖南长沙湘雅医院。从此,他开始了颠沛流离、历经磨难却刚毅旷达、正直勇敢的一生,直至1950年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狱中苦难
父亲毛泽东为革命四处奔波,毛岸英从小就跟随母亲杨开慧回韶山、去上海、到广州、住武昌,四处迁徙。直到1927年8月,毛泽东去江西等地组织秋收起义,岸英才又随着母亲回到湖南长沙。1929年春,进入长沙县板仓杨公庙小学读书。
1930年10月24日,年仅8岁的毛岸英随杨开慧被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抓了起来,关进号称国民党模范监狱的“协操坪监狱”。阴森森的四合院里关满了政治犯,敌人提审的公堂就在关押毛岸英号子的斜对面,每当杨开慧被抓去提审,皮鞭声、木棍声清晰地传到岸英的耳里,他从一同被抓的保姆孙嫂的怀中挣脱出来,用脚狠踢牢门,大声哭喊,经常哭得昏厥过去。妈妈回到牢房,看着妈妈脸上、身上还渗着血水,小岸英一边哭一边懂事地、轻轻地给妈妈吹伤口。杨开慧不顾伤痛经常教毛岸英识字,给他讲父亲的故事,教育他长大了要跟父亲一样为穷苦人办好事。杨开慧的坚强在毛岸英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监牢里,毛岸英时常看见有叔叔阿姨唱着《国际歌》走出牢房,走向刑场。他很快就记熟了歌词,常常哼唱。他问妈妈:“什么叫饥寒交迫的奴隶?”杨开慧告诉他:就是被富人、军阀欺负的老百姓,为了革命同志的安全被敌人杀死的烈士也是的。毛岸英渐渐明白了歌词的含义。狱中的苦难,使毛岸英对敌人满怀着刻骨的仇恨,他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为你报仇!”
11月14日,杨开慧牺牲在长沙市浏阳门外识字岭。毛岸英悲痛过度而病倒。为了摆脱敌人的盯梢,舅妈李崇德带着岸英在长沙、平江等地亲戚家东躲西藏。
1931年春节前夕,毛岸英的大叔叔毛泽民通过地下党联系到杨家,在他的安排下,化名为杨永福的毛岸英、化名为杨永寿的毛岸青、化名为杨永泰的毛岸龙三兄弟在外婆向振熙和舅妈李崇德秘密护送下到上海,由地下党安排进入大同幼稚园。
上海流浪
历经监狱磨难、痛失母亲的毛岸英比同龄人显得早熟很多,为人处事表现出坚毅、无所畏惧、爱憎分明。大同幼稚园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互济会”出面创办的,安置着许多革命烈士的子女。毛岸英悉心照顾两个弟弟,在给毛泽民的信中,他写道:“岸龙很小,身体很弱,夜里常常尿床,我怕他尿湿了被子,每天半夜都要起来喊他。有时他夜里做恶梦,喊妈妈,把被子都踢掉在地上,我再给他盖被子,还要拍着他,让他睡好……”可是,毛岸龙不久因细菌性痢疾夭折在上海广慈医院。
1932年4月,在白色恐怖下,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同幼稚园被迫紧急解散,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开始在上海街头四处流浪。他们曾做过点心铺的店伙计,天没亮就起来倒尿盆、刷马桶,帮老伙计烧水、蒸糕点,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但就是在这种境遇下,毛岸英都牢记妈妈“要带着弟弟好好学习,长大为穷人干革命”的嘱咐,坚持认字读书。他下定决心:哪怕一天认一个字,也要坚持!稍有空闲,毛岸英就拉上弟弟在青石板上认字、练字。为了凑齐八角大洋买本小字典,毛岸英在干完店铺的活后,不管刮风下雨又到外白渡桥上帮人推黄包车。上海流浪的艰难日子给毛岸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回忆说,“在上海六年的流浪生活不堪回首”,“我和岸青除了没有给资本家当干儿子和偷东西以外,三毛(电影《三毛流浪记》中的主人公)其他的经历我们都经历了”。
1936年6月,党组织找到毛岸英兄弟,他们由张学良的部下、化名王元华的东北军将领李杜带到法国。1937年初,又由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康生把他俩从巴黎接到莫斯科,送往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
苏联成长
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创办于1937年,这里生活着苏联、德国、匈牙利等各国共产党领袖的子女和一些烈士遗孤。毛岸英在苏联快速地成长起来。由于聪明能干,他担任过少先队队长、团支部书记、伊万诺沃市列宁区团区委委员。毛岸英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是政治历史。他还十分善于演讲,经常作为学校或中国留苏的代表外出演讲。1940年,毛岸英写的一封3500余字的信《中国儿童在苏联》发表在当时中共中央的机关报《新中华报》。这年秋,第二国际儿童院被并入第一国际儿童院,迁往伊万诺沃城。
1941年,德国法西斯武装侵犯苏联,毛岸英带领儿童院的孩子们参加市内的保卫工作和民兵武装训练,并到20公里外的市郊垦荒种菜,伐木劈柴,挖掘坦克壕,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他带领的队伍多次受到市里的表扬。毛岸英决心上苏联战场,却总是被婉言拒绝。为此,他给斯大林写信陈述自己的要求:“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我在您的领导下的苏联学习了5年,我爱苏联就像爱中国一样。我不能看着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您的国土,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中国人报仇。我坚决要求上战场。”毛岸英认为,尽管自己没有加入苏联国籍,但是反法西斯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责任。经过多次请求,1942年5月,毛岸英被批准进入伊万诺沃苏雅士官学校学习。他的行为又一次影响了大批中国青年。1943年1月,毛岸英进入列宁军政大学,在此期间,他被批准加入苏联共产党。随后,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并被授予苏军中尉军衔。毕业后,毛岸英如愿以偿参加前线战斗,辗转白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打反击战。战争中,他英勇顽强,被任命为某坦克连指导员,晋升为上尉。1945年初,毛岸英从前线回到莫斯科,受到斯大林的接见。斯大林赠送他一支手枪以作纪念。
随后,他进入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学习,在这所专门培训外交人员的学校里,毛岸英集中精力阅读了《资本论》等马列论著。
对于毛岸英兄弟,毛泽东十分关心。以前音信杳无,现在虽然相隔万里,但是可以频频鸿雁传书。毛泽东教育儿子“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1939年,毛泽东托林伯渠买了一批书寄给毛岸英等在苏联的学生们,但因战争期间交通不便,书在途中丢失。挂念着儿子的学习成长,毛泽东重新挑了60本、共21种类型的书籍寄往苏联。
回到祖国
历经苏联学习和战火洗礼的毛岸英,此时觉得自己更应该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成长。1946年1月,他回到了祖国延安,见到了阔别18年的父亲。2月,被安排在中宣部工作,并转为中共党员。不久,毛岸英听从父亲的意见,到吴家枣园向农民们学习怎样种地、开荒,上中国的“劳动大学”。在吴家枣园,毛岸英早出晚归,与乡亲们同甘共苦,半年后带着满手的老茧从“劳动大学”毕业。1947年3月,毛岸英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到山西临县郝家坡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试点。他访贫问苦、斗地主、分浮财、总结土改经验,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很多感受,其中有一首顺口溜《鞋下土一层》:“郝家坡土改两个月,人问我最贵何所得?是不是金,是不是银,是不是地位和美名?我说一样也不是,却是那鞋下土一层……”8月至10月,毛岸英随同中央工作团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列席全国土改会议,并在小组讨论中介绍郝家坡依靠群众进行土改的经验。11月到次年5月,毛岸英又到山东渤海地区阳信县参加土改复查,并由此总结了一套较完整的经验。对于每一项工作,毛岸英都倾注了很高的热情,认真、踏实。1950年5月下旬,他回湖南看望亲友之际,还不忘四处走访乡亲,了解群众对土地改革的意见。
1948年7月到11月,毛岸英回到西柏坡,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编辑助理,与曹葆华合译了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苏联国民经济领导研究提纲》等著作。12月,他服从组织安排,进入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学习。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解放,当天,负责扫雷任务的毛岸英随着工兵排第一批进入北平城。
毛岸英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他在日记中曾写道“我从不希望由于我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而受到特殊照顾,被‘另眼看待’”。对于亲友,他关心照顾,却恪守原则,不徇私情。了解到亲人有一些希望受到特殊照顾的想法,毛岸英诚恳规劝,在写给亲人的信中,他解释道:“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了……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与烈士刘谦初的女儿刘思齐结婚。
毛岸英迫切希望自己至少要掌握一门技术。1949年2~3月期间,他被编入中共中央社会部,担任部长李克农的秘书兼翻译。经再三请求,李克农同意他下基层。1950年8月,毛岸英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工厂里战乱的遗迹依稀可见,大部分机器无法运转,工人生活条件艰苦。面对考验,毛岸英丝毫没有退却,他对妻子说:“我就在这里扎根了!”白天他到车间和工人师傅们干最脏最累的体力活,晚上组织俄文学习小组,利用业余时间,教青年工人学习俄语。他以一名普通工人的身份要求自己,不去小食堂吃饭,而是和工人们一起到大食堂排队,食堂没有饭桌,他就和工人们蹲在地上,边吃边聊家常。毛岸英对工厂工作充满激情,在写给好友蔡博的信中,他说:“我准备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搞出一套完整的工厂中党的工作经验来。”
捐躯朝鲜
毛岸英长久做群众工作的计划很快被战火打断了。1950年9月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战火一步步向我国东北边境逼近。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毛岸英主动提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因为懂俄语、英语,又从事过机密工作,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担任彭德怀秘书。事涉国家机密,毛岸英对妻子刘思齐只说“要外出一段时间,收不到信、听不到消息不要着急”。10月23日,毛岸英随志愿军渡过鸭绿江,踏上了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在11月15日志愿军第一次战役胜利后,志愿军总部成立了一个直属彭德怀领导的司令部办公室——“彭总作战室”,负责作战指挥和来往电文处理,毛岸英成为其中一员,并被选为党支部书记。
11月24日下午,美军两架侦察机在志愿军总部所在地大榆洞盘旋了一个多小时后又飞走了。情况异常,志愿军总部决定,凌晨前进防空洞隐蔽。11月25日,上午10点多,敌机仍未露面。昨夜工作到深夜的毛岸英、高瑞欣惦记着一些电文没有处理完,忍不住回到了彭总作战室,毛岸英开始登记签收3份“A”字战斗电报……11点钟左右,四架美军野马式战斗轰炸机狡猾地先是掠过志愿军总部上空,向北飞去,大家对此没有十分在意,忽然轰炸机又折回来,向志愿军总部投下了大批凝固汽油弹,志愿军总部瞬间被熊熊烈火吞没,毛岸英牺牲在火海中。毛岸英牺牲时,年仅28岁。
毛泽东听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沉默了很久,他把对儿子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内心,对前去劝慰他的工作人员说:“革命战争,总要付出代价的。岸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位普通战士,为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能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而牺牲,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当年,毛岸英牺牲后,遗体被埋葬在大榆洞的山头上。朝鲜停战后,1954年,毛岸英的遗骸被迁葬到朝鲜平安南道的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洁白的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墓碑背面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刻下的一段碑文:“……一九五O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的一代。”
毛岸英牺牲已经60年了,但我们永远怀念着他。